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研究动态
编号:10717156
高科技学术创新引领现代中药研发 络病理论系列代表药解读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3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00期
通心络胶囊,降低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缓解血管痉挛,抗动脉硬化、稳定易损斑块,保护微血管的完整性,多靶点、多角度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病,参松养心胶囊
     络病理论是中医学术体系中的独特组成部分,是研究络病发生、发展与诊断、治疗规律的应用理论,虽然历代医家均有论述,但并未形成完整的络病学说体系。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成立、中国科技出版社《络病学》出版,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首次形成了系统的络病理论。2005年7月,“络病学说与针灸理论的基础研究”被列为国家973计划项目,为络病理论的深入研究创造了更有利条件。

    吴以岭教授致力于络病理论研究20余年,在他的带领下以岭医药集团以络病理论学术创新带动新药研发,研制出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通心络胶囊、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芪苈强心胶囊,开发出我国第一个进入国家药审绿色通道、既能防治感冒又能抗SARS、禽流感病毒的连花清瘟胶囊,为了进一步方便广大医生临床用药,现将络病理论代表药物解读如下:

    通心络胶囊

    通心络胶囊是应用络病理论与通络药物研发出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代表药物,体现了应用络病理论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重大学术进展。“中药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研究”经国内著名中西医专家鉴定认为:“在国内首先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病理机制,提出心气虚乏,络脉瘀阻,绌急而痛的病机新认识,首先将搜风解痉入络药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从而率先在国内开辟了应用中医络病理论论治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新途径。”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络病范畴,其病位在心之络脉;中风病(脑血栓形成)病位在脑络。针对心脑血管病以气虚为本,络脉瘀阻与络脉绌急的病理机制,创立以益气活血、搜风通络为原则组方的通心络,益心气扶正以固本虚,活血通络搜风解痉以祛邪,心脑脉络畅通,临床诸症自能解除。

    降低血脂、抗血小板聚集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黄元伟教授等通过喂养高胆固醇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进行实验研究表明,通心络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动脉硬化指数,保护血管内皮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罗海明教授等研究通心络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GP2b/3a受体活性影响发现,急性心梗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口服通心络胶囊2周时存在较温和的抑制血小板GP2b/3a受体活性的作用,对避免不稳定斑块处血小板的进一步积聚,防止病情恶化与反复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缓解血管痉挛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冠心病、脑血栓发生的始动因素和中心环节。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院郭静萱教授进行以改善和修复血管内皮为重点的实验发现,通心络能改善细胞外基质的代谢、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增生、降低血液中缩血管因子ET水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17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