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645705
打造精品课程 提升教学质量 北京中医药大学努力创建国家精品课程中药学
http://www.100md.com 2005年7月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70期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2004年2月10日在教育部举办的新闻通气会上强调指出:“国家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程自1956年建校起即创建以来,经过颜正华、高学敏、钟赣生教授等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建设成为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精品课程、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精品课程,教育部2001年度开始连续两次立项的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之一。其所属学科——临床中药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尤其是经过2003年我校组织进行的教学大讨论,该精品课程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性工作:

    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我们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力求内容要有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能反映本学科本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广泛吸收全国其他中医院校先进的中药学教学经验。并与本学科和专业的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相结合,正确处理好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建设的关系。
, http://www.100md.com
    多年来,本课程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传授方面,从概念、产生、沿革、作用、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等方面,全面、系统地阐明药性理论,加强总论对各论的指导作用。各论单味药的讲解突出中医辨证用药特色,从临床实践出发,全面阐述临床常用中药的应用规律,既承袭传统用药经验,又反映现代临床进展,较好的解决了继承与发扬的关系,反映了当代的用药水平;注意同一药物来源、入药部位及炮制的不同,以及名称相似、功效相近药物的鉴别应用;在功效分类纵向讲解的基础上,补充病证用药横向分析的内容,纵横捭阖,给学生打下坚实的临床用药的基本功。教学中从总论到各论都始终强调注意将国内外现代药化、药理、毒理、临床新用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设置中药学课程不同的培养目标,重新审定中药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制订出8种不同层次的中药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课堂讲授为主,运用多媒体、幻灯、录像等辅助教学设施进行形象化与直观化教学。除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内容外,还介绍本学科新近发展动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展开课堂专题讨论,以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中医专业五年制、七年制还增加常用中药饮片辨认课,以加强学生对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更加紧密。
, 百拇医药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惟一的中医院校远程网络高等教育试点单位。为了适应网络教学的需要,由课程主讲人钟赣生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教育部新世纪网络建设工程第二批项目——中药学多媒体网络课件的研制开发”课题、“北京市教委第四批教改项目-中药学CAI课件的研制开发”课题。先后研制开发了两版种药学网络课件,并于2003年7月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认证和验收。目前正在我校中药学课程本科教学中使用,同时挂在我校校园网、远程教育学院网站以及制作了单机版光盘,供我校所有全日制学生和5000多名远程教育学员学习,起到了良好的教学辅助效果,获得师生的好评,于2004年10月获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12月获第八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课件大奖赛优秀奖。

    在中药学课程的基础上还拓展了相关课程,为中医、中药专业的本科生、七年制学生新开设本草文献学、中药新药研发与方法两门选修课。通过本草文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历代本草文献的发展、衍变以及各个时期本草文献书籍的特点等有所了解,并且具备阅读本草文献方面古籍的能力。中药新药研发与方法课则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和拓展性,力求使学生建立中药新药研发为临床服务意识,中医药理论指导新药研发意识,及中药现代化研究意识,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充分理解,启发学生对其他专业知识的强烈关注,对其本科后发展方向的选择产生有益影响。
, http://www.100md.com
    队伍建设

    经过多年的建设,本课程具有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已取得博士学位者4人,硕士学位者6人(有2人在读临床中药学博士学位)。教师年龄结构35岁以下1人,36岁~45岁7人,46岁~60岁3人,60岁以上1人,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合理教师梯队。教师业务水平强,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此外,我们还鼓励和支持博士生、硕士生从事教学和实验辅导工作。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高学敏教授获北京市高校名师奖,钟赣生、张冰教授等一批中青年教师曾先后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科学技术创新标兵等称号。

    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

, 百拇医药     中药学课程教学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启发式教学,其中有近一半的教师(12位教师中有5位教师)能开展除汉语外的英语或日语双语教学。并让学生课外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部分章节内容以学生集体课堂讨论为主的方法,以增强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开设常用中药饮片辨认课,使学生通过对常用中药饮片的辨认,加深对常用中药性能功用的理解和掌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多功能电化教学教室是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一个中药学多功能电化教学教室。1997年3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后,主要用于中药学的课堂教学改革试点,也对其他学科开放。目前电化教学室所需的多媒体、电化教学仪器设备齐全。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需要精品教材。在中药学教材建设中,我校先后承担了全国统编教材《中药学》五版、六版的副主编单位,也是五版教材《中药学》教参书主编单位,三北地区协编教材《中药学》主编单位。到上世纪末,随着学科的分化和专业计划的调整,既往教材逐渐出现一些弊端,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由我校高学敏教授担任主编,全国16所中医院校中药学专家共同组成编委会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七版教材)《中药学》,已经于2002年9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正式出版,供全国中医药院校本、专科生中药学教学使用。该教材于2004年12月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 百拇医药
    本课程主讲教师钟赣生教授还担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统编教材《中药学》的副主编,2004年6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正式出版。

    为了搞好本科生选修课“本草文献学”的教学工作,以及中医专业本科生、七年制学生的“中药饮片辨认”课的教学工作,我们还自编了内部教材《本草文献学》、《中药饮片辨识》,供学生学习使用。

    实验内容建设

    实验与实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教育部强调精品课程建设中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加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比重,鼓励学生尽早进入科研活动。本课程将全国统编教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中医专业108学时课堂理论教学压缩为90学时,而增加常用中药饮片辨认课18学时。学校给予固定经费支持,购置常用中药饮片,以供教学使用。且针对其他相对中医专业学时数稍少的针推、公管、护理等专业开设的本课程,也给这些学生配备常用中药饮片,以加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从而加强了我校学生对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更加紧密。

    机制建设

    本课程建立主讲教师负责制,要求全部教授都上讲台为学生上好课,并承担精品课程建设,鼓励教师、教辅人员和博士、硕士研究生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建设。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工作中,建立和完善健全学生评教、教师评教等检查评估机制,促进中药学精品课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

    此外,近三、四年来本课程已先后接收其他兄弟中医药院校5名中药学教师进修中药学课程,系统学习教学方法、科研思路与课程建设,因而本课程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起到了精品课程、名牌课程的辐射作用。, 百拇医药(张佳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