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研讨
编号:10542641
试谈中西医学的同一性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与刘长林先生商榷

    刘长林先生在《发展中医学的关键》一文(见本报2004年8月13日第5版)中提出“要破除对西方和现代科学的迷信,正确理解中医学的科学价值,划清中医与西医的界线,此乃发展中医学的关键”。笔者认为,当前在我国中医学界首要的不是破除“现代科学的迷信”,反倒是要大力学习和普及现代科学,以免产生和维护打着中医旗号的真正迷信(如前不久四川某地受到地方官员和众多媒体肯定的某“老中医”辟谷表演闹剧);发展中医,正确理解中医学的科学价值,也不是非要划清中医与西医的界线不可,反倒是应当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首先追求中、西医学的统一性(即同一性),通过中西结合促进中医现代化。费孝通老人在展望人类学前景时,曾指出要为世界不同文化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做出贡献。这也许对我们正确认识不断变化中的中、西医学及其相互关系不无启迪。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是一个变化过程,是在与现代医学的互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没有中、西医学的同一性,就无所谓中医的特色和优势。

    中西医学并非对称互补

    近年许多研究者一说起中医是“A”,就把西医说成似乎是镜面对映的“负A”或“非A”。刘长林先生也同样走进了这种对中、西医学是全异对称的认识误区。他认为“中医学与西医学对称互补”,“永远不可能从一方走到另一方”。他说“中医学以无形的人体为主要对象”,“把握的是时间整体”,“时间性虚”,“坚持整体决定和产生部分”;“西医则以有形的人体为对象”,“把握的是空间整体”,“空间性实”,“认为部分决定整体”……。笔者以为,中、西医学这两个发展着的巨系统,分别具有多种层次和多元的内容。从整体上看这两个巨系统不是对称互补,而是非对称互补或交叉互补,即本来就有许许多多的交集,现在随着汇合与交融的时空逐渐增多,两种医学正慢慢走到一起来。西医“性实”不错,但中医不是“性虚”,而是亦实亦虚、从实见虚、借虚论实,最后落实于实(如实践中的针药治病之实)。举例为证,中医理论中有“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血为阴,气为阳”,“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的论述。但如果把中医学的“血”等同于只占人体7%~8%的有形的、实的、空间整体的“血液”,或者相反只说“血”是无形的、虚的、时间整体的概念,都是错误的。因为中医是借古典哲学概念阴阳之虚,论人的气血现象,使气血有了亦实亦虚的本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93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