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22202
知识分子:健康亮起红灯(附图片3张)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22日 《健康时报》 2004.04.22
     据新华社报道,上海社会科学院最新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表明: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五十八九岁降到了调查时期的五十三四岁,是什么原因使这一群体的平均寿命在10年时间降低了5岁?有没有什么办法来避免他们的英年早逝?

    工作压力大 精神负担重 短命:都是心病惹的祸

    据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五十八九岁降到调查时期的五十三四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市人口的平均寿命75.85岁低了20岁。许多知识分子工作压力大、精神包袱重,正如近日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燕瑾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呼吁:“现在知识分子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不少人是在透支生命!”记者通过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根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在200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因工作等构成心理压力的,知识分子比非知识分子高出10%,35岁以上人群则更为突出。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岫茹教授向记者分析说:知识分子由于价值不能实现的失落感所造成的心理问题导致身体患病,这在医学上被称作心理问题的躯体化症状。她打比方说:人情绪不好就容易感冒,长期抑郁则容易患癌症。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博爱医院周维金教授告诉记者:强脑力劳动者,以科研人员为主,一般平均寿命短于体力劳动者,有些人甚至英年早逝,如此损失,无疑减缓了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他介绍:脑力劳动者由于工作压力大,影响正常的内分泌,影响睡眠和食欲,在这些人群中服用安眠药的比例高,高血压、颈椎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为高。
, http://www.100md.com
    不分昼与夜 拼命去工作 状态:活得实在太辛苦

    张燕瑾教授说:知识分子对学术的思考需要连续性和深度,虽然在家办公,却是不分白天黑夜,只要问题解决不了,精神就不可能松弛下来,工作也不会停,所以格外容易疲劳。他举例说明:“大学教师每人一年要承担数百个课时的工作量不说,因教学需要还要翻阅大量资料。现在实行各种聘任制,对学术研究要求非常苛刻,规定非要拿到什么国家级、省部级的奖才行,评定职称也规定要在学校指定的核心期刊发表多少篇文章才行,可全国一共才有多少奖、多少种期刊?怎么能保证所有教师都有份?!”他说:要求如果过高、压力过重,就会使教师们因过度劳累而体力不支。

    新闻记者是在家办公、不分白天黑夜的典型。记者一位姓程的同行,是位敬业的资深编辑,今年48岁。他负责6个版面的采编,必须从周四至下周二每天在网上浏览信息,采访任务也很重,从没有休息日。他每天凌晨3点起床工作,早上8点以一杯咖啡提神,代替早餐,中午11点左右煮一碗快餐面,下午5点为一家人买菜做饭,晚上8点开始休息入睡。几年下来,他患上了高血压和冠心病。采访他时,他边和记者说着话,还边用鼠标点击网页,并用另一只手指给记者看他因病而浮肿的手面,他的电脑桌边放着血压计。他说,他现在最大的担心,就是家里只有他一人时,会突然脑溢血。
, 百拇医药
    医生职业的压力更是显而易见,北京各大医院的门诊一向人山人海,一位专家半天看40甚至70个号,不为希奇。在一家大医院,记者曾看到,出诊专家从下午1时半至晚上7时左右像上满发条一般,嘴不停地对病人和助手说话,同时手不停地为病人做检查。除了应对如此紧张的工作,医生还要面对可能出现医患纠纷的压力,一位科主任级老专家告诉记者:晚上下班一进家门,她就想哭,压力太大了。

    一些科研人员的压力更大,徐岫茹教授说:其原因是一些规定对科研成果的要求比较急功近利,科研经费少,尤其一些基础学科,设备及信息来源的短缺,与科研人员迫切要求出成果的心态相背。科研成果的欲速则不达,使科研人员必然要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

    带薪去休假 心理要减压 对策:改变生活方式

    社会要发展、竞争在加剧,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作用、地位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 http://www.100md.com
    那么,究竟有没有一些好的办法来应对呢?

    1.带薪休假。记者在采访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时了解到: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休假。

    采访中,一些脑力劳动工作者告诉记者:如果能够带薪休假,哪怕只有几天也好。记者了解到:知识分子一向好面子,义务感、社会责任感强,再加上传统思维习惯,休假观念没有被完全接受,谁都不好意思提出休假,怕领导和同事对自己有看法。周维金教授为此建议:知识分子休假,最好一年能够休息两次,但不要像黄金周那样旅游式的休法,而是身心的放松和调整。

    2.调整心态。在接受记者采访的知识分子中,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为了自己的健康,应该改变传统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时的“清高”心态。

    徐岫茹教授对记者说,现代社会压力的存在人人有份,连民工也有压力,只是知识分子承担得更多一些。现代科研人员应该学会,在应对挫折时,不拿自己的健康做本钱。要学会接受不出成果、试验失败的事实,学会接受很多事的成功取决于各方面条件、不随个人意志的事实,客观地对待事物,达观和超然。这样做,无疑有利于给自己的心理减压。知识分子在工作时应该全身心投入,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工作是为了生活,而生活不是为了工作,不能本末倒置。理解了这个道理,压力也许就会轻得多了。
, 百拇医药
    3.层层防治。周维金教授对记者说:知识分子发病率较一般人高的趋势已形成现代知识分子生活方式病,也就是说:高强度脑力劳动+体力活动缺乏+营养不均衡和因精神压力等不能很好吸收=现代知识分子患生活方式病的成因。

    周维金教授建议:1.在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要增加体育设施以及制订活动内容。比如工作1个小时就安排15分钟的体育活动,活动要达到心跳适当加快、微微出汗的效果。2.要定期进行医学科普的宣教,以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意识和方式。3.及时有针对性地体检,对存在的健康隐患及早处理,以防患于未然。

    在对待疾病的问题上,他建议:1.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做必要的检查。2.在家庭中,糖尿病人和高血压病人要备有供查血糖的仪器和血压表。..要正确对待疾病。比如当患上高血压时,大可不必害怕和紧张,因为高血压一般要经过10年才会出现并发症。4.要避免激动的情绪,尤其高血压患者,因为紧张会使血压升高,而适量的运动,则可以使血压降下来。5.用运动的办法帮助睡眠,运动还可以减少心理压力,如果心情总是不能好转,必要时就需要做忧郁症方面的检查。

    受访专家

    张燕瑾: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徐岫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授。

    周维金: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博爱医院医学专家。, http://www.100md.com(本报记者 叶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