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23000
激情与科学的态度:刘华杰副教授与田松博士关于“老中医绝食事件”的对话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81期
     编者按

    北京某报近日评出“2004年中国科技十大骗局”后,在社会上引发了一场围绕着“什么是科学”、“确认骗局是否也需要‘科学依据’”、“任何人作出评判是否都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的大争论。

    “老中医绝食49天”被评为十大骗局之首,本报特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刘华杰和田松博士,围绕这一事件发表他们的个人见解。

    欢迎广大读者参与讨论。来稿请寄:liuzhili727@sina.com

    刘华杰 1966年生。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本科毕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硕士、博士。主要作品有《浑沌语义与哲学》、《分形艺术》、《浑沌之旅:科学与哲学》、《以科学的名义》、《一点二阶立场:扫描科学》、《殿里供的并非都是佛》、《中国类科学》等,译作有《湍鉴》(与潘涛合译)《科学哲学:进阶教程》等。研究方向:科学哲学、科学传播、科学社会学。

    田松 1965年生。2002年~2004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2002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学史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学会理事,国际纳西学会理事,中国地质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协会会员。

    出版译著有《金华养生密旨与分析心理学》、《你生命中的休闲》、《魔镜--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专著有《堂·吉诃德的长矛--穿越科学话语的迷雾》、《血液与土壤》、《永动机与哥德巴赫猜想--江湖中的科学》等。

    刘华杰:2005年1月5日北京某报评出“2004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以“老中医绝食49天”居十大科技骗局之首。这件事2004年年初就有过报导,听过许多了,因而大脑不再有特殊的反应。倒是一些所谓科技“专家”的言论引起了我的注意,令我想起1979年陈祖甲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对“耳朵认字”的批评。我在《中国类科学》一书中曾指出,陈先生的基本观点或者信念我是同意的,但他的论证是不合格的。这一回,“专家”们的评论更是激情多于证据,似乎也没有体现他们一再宣扬的基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甚至还不如当年的陈先生。捍卫科学,揭露虚伪,维护正义,这些听起来都堂堂正正,但是对于这类“扛大旗”的“天然正确”的行动,似乎也应当进行批判性的考察。

    “老中医”(陈建民如果真是50岁的话,还算不上“老”)事件是讨论科学检验、科学划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技伦理、科技的社会运作的好材料、好案例。深入讨论这件事,有助于大家搞清楚什么是科学和科学精神,什么是假冒的科学和伪科学精神(清华大学蒋劲松用语)。

    田松:每年开头结尾的时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9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