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369817
泌尿系统疾病(2004.04.01)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21期
     越婢汤加减治疗急性肾炎有良效

    据悉,苏州市吴中区渡村卫生院的徐菊芳医师运用越婢汤加减治疗急性肾炎3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江苏中医药》2004年第25卷第1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并附有典型病例1则。

    对30例急性肾炎患者以越婢汤加减进行治疗。其基本方由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防风、防己、白术、茯苓、赤小豆、车前子所组成。加味法:伴高血压者,加菊花、枸杞子;血尿及尿红细胞(++)以上者,加小蓟、仙鹤草;尿蛋白(++)以上者,加石菖蒲,重用防己;咽痛者,加银花、连翘;皮肤疮疡者,加地丁草、蒲公英。经治疗后,31例患者中,治愈23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7%。

    越婢汤出自《金匮要略》,用治“风水恶风,一身恶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据此,徐菊芳医师认为,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类似于越婢汤证。其以上所用之方以越婢汤化裁,方中麻黄宣发肺卫;石膏清泄郁热;杏仁、防风助麻黄宣肺发表;白术、茯苓、赤小豆、车前子健脾利水,使水湿下行;防己祛风行水;炙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宣肺利水、通调水道、清热解毒之功。另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防己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抗菌、消炎、抑制免疫,却无激素之弊端,同时还能有效控制蛋白尿,故运用该方治疗急性肾炎收效良好。以上所报道的临床疗效结果亦表明,用越婢汤加减方治疗急性肾炎确有良效。
, 百拇医药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优势明显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以蛋白尿、血尿、浮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以病程迁延,不易根治为特点的疑难疾病。《中国中医药》杂志2004年第1期报道了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罗玉清、湖南省怀化市医专张风娥等医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他们共收治了56例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第二次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慢性肾炎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中治疗组36例,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14~57岁,平均35岁;病程1月~5年,平均3.2年。对照组20例,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15~48岁,平均34岁;病程半月~6年,平均3.5年。实验室检查,两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为0.5~3.0之间,定性(++~+++),小便培养阴性。二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相关性检查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潘生丁50mg,每日3次,维生素E丸0.1g,每日3次,硝苯地平片10mg,每日3次(或依那普利片5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辨证施治:风水搏结型:症见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以晨起时明显,伴腰胀痛,小便急胀或尿少,或畏寒发热,或咽喉疼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或浮弦。治以疏风清热,活血解毒,利水消肿。药用:金银花10g、连翘10g、蒲公英15g、半枝莲15g、益母草15g、丹参10g、薄荷6g、茯苓10g、白茅根15g、冬瓜皮30g。湿热蕴毒型:症见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伴腰痛,脘闷腹胀,纳少,口苦口干,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治以清热祛湿,活血解毒,利水消肿。药用:防已10g、茯苓15g、车前草10g、半枝莲15g、薏仁15g、大腹皮10g、白茅根30g、赤小豆15g、益母草15g、泽兰10g、滑石10g。肝肾阴虚型:症见颜面或双下肢浮肿,伴头晕,失眠,口干,舌红,苔少,脉细弦。治以滋肾益肝,活血消肿。药用:女贞子10g、旱莲草10g、丹皮10g、益母草10g、生牡蛎12g、龟板10g、茯苓10g、白茅根15g、小蓟12g、枸杞子10g、生地12g。脾肾气虚型:症见颜面或双下肢浮肿,伴脘闷,纳少或恶心欲吐,腰膝酸软乏力,面色少华,夜尿多。舌淡红,苔薄,脉小弦或沉缓。治以健脾益肾,利水消肿。药用: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0g、淮山药10g、防已10g、陈皮10g、大腹皮10g、益母草10g、仙灵脾10g、桑螵蛸10g、芡实10g。每日一剂,水煎服,分二次服。一个月为一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和实验室检查(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及尿素氮)等。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标准评定。显效:症状与体征消失,尿蛋白持续阴性,红细胞消失,肾功能正常;有效: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尿蛋白检查减少50%以上,尿红细胞检查<3个/HP,肾功能正常;好转: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至1个“+”,尿红细胞检查<5个/HP,肾功能正常或改善;无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或加重。

    结果显示:治疗组36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20例,显效5例,有效3例,好转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