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人与医学
编号:10305377
还医务人员公道:致温家宝总理,吴仪部长的公开信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0月14日 医学捌号楼
     还医务人员公道:致温家宝总理,吴仪部长的公开信

    [说老实话2003] 于 2003-06-01 11:22:01发表

    各行各业都有害群之马,SARS的来临,从整体上检验了中国的医务人员,除了极个别临阵脱逃外,全体医生护士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的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战役中,获得了大多数人民的敬佩。然而,在非典疫情尚未清除之际,电视主持人阿义便开始在公开场合多次指责医务人员缺乏医德,以偏概全的评价医务工作者,让所有医务工做者感到寒心,让邓练贤,叶辛,刘晶等英魂在九泉之下难以安息。对此我表示强烈的抗议!

    从阿义的言论,可以看出,由来已久的医患关系差,是不会因一场瘟疫而改善的。中国医患关系差,是中国医疗政策违背民意的结果,医患,尤其是医生是这一政策的牺牲品,如果持续下去,必将导致全体医务人员的反对。

    我们现在的非赢利医院都是“政府医院”可政府的投入有多少?中国人口占世界22.5%,国家卫生费用投入只占世界卫生总支出的2%。据我所知(于广州卫生局的一位领导),如果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一所完完全全的非赢利医院的话,广州市的卫生经费全部投入该院都难以维持该院的运作。在这样的医疗投入下,患者能够享受到怎样的医疗服务?政府给医院的投入平均摊到每家医院只能满足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工资,为此,政府为了不增加投入又能让医院运作起来,就制定了让医院以药养医的政策。明白人应该清楚“以药养医”是个利益驱动机制。每次公务员加薪,医院都要自行解决,没有财政拨款,请问这钱从那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这一机制,可医院用这个机制收到钱大部分并没有发到医护人员手上,而是用在医院建设上,比如购买新设备、研究新技术、建门诊及住院大楼等。政府不给医院做大的投入但医院依然是政府所有,医院的收入实际上就是政府收入,但绝大部分患者认为现在医疗费很昂贵,医院从病人身上赚的钱都发到医护人员身上了,所以患者负担重,对此政府从不予以澄清,这势必造成医务工作者的不满。在政府意识到“以药养医”这个利益驱动机制的弊端时,又采取了什么举措呢?一是用政府行为降低药价(这一政府行为已经实施3年有余),同时政府也承诺提高医疗技术收入水平,可这一承诺至今未见踪影!二是利用媒体不客观地报道目前存在的医疗问题,以此平抑社会对医疗界的不满。5年前的医疗服务态度好还是现在的好,我想多数患者应该有体会,我可以说现在的医疗服务态度要比5年前好很多,可为什么媒体的批评增加了? 如果不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患者看病依然实报实销,患者还有今天的意见吗?
, http://www.100md.com
    现在老百姓性看病的负担重了,主要问题在那里?我承认这与医疗收费升高有关(原因见上),但如果不取消或限制公费医疗,这问题还存在吗?为了抛掉医疗费用这一沉重包袱,这几年进行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这个重大医疗制度改革,这一制度的根本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但政府这一“低水平”的原则给社会做了什么样的解释呢?现实是每一个患者到了医院都想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为此媒体不断地推波助澜。而且现在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存在很大的弊端,一是这一制度是以县、市为单位,患者有病不论病情多重都只能在当地治疗,若要转到省级医院治疗就须自费,除非得到当地社保局和医院的同意,但费用由当地转出的医院负担(深圳就是如此),这样患者有多大机会可以成功享受社保转院,患者对此能没有怨气吗?可他们的怨气却往往撒到医务人员的头上。二是企业没有权利选择不参加社会医疗保险,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单位是不愿意参加医保的,因为以他们的效益可以享受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一旦进入医保只能得到“低水平”医疗保障,这部分患者又如何没有怨言?!要解决这些问题靠什么?除了适当提高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险水平,解决其中的一些弊端,另外就是要靠商业医疗保险了。对此我们的政府和媒体做了哪些宣传工作?近期我们在媒体所看到的无非是医院收费贵、医疗事故多,医院应该多买商业医疗责任保险,并提高保险赔付水平的报道。这无非是暗示读者去给医院找岔,然后要求赔钱,反正医院买了保险。

    在香港的政府医院看病是全免费的,住院还有伙食补贴,好不好,很多人一定说好!可要住院要符合条件才行,是否够条件当然医生说了算,就算住上了一般不超过2周,政府资源哪能随意享受。那里的医生收入约是最低生活保障20倍,而我们的收入只是当地最低保障的4倍左右

    来源:世纪沙龙 更新日期:2003年6月2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