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专家讲坛
编号:10130396
元气学说的临床应用:气与水
http://www.100md.com 2003年2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04期
     患者刘某某,女,70岁。患早期肝硬化腹水伴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于2002年3月住进北京某大医院。因其血浆蛋白低和腹水增加很快,于是输人血白蛋白和抽腹水,以减轻痛苦。住院2个月,抽腹水3次,平均半个月抽1次,花费3万余元。最后医院告知,继续住院治疗已无意义,劝其出院。患者出院后于5月中旬求治于余。时患者面色萎黄,腹大如鼓,坚硬如石。我在临床上所见腹水患者甚多,大多触之较为柔软,有震水之波动感。此例患者则不然,整个腹部从心下陡然隆起,腹皮绷急,触之坚硬,扣之实音。实验室检查,血肌酐2.3mg/dl,血清白蛋白17g/L,白球比0.8。患者纳差,进食量很少,小便量少,每日约600~700ml,四肢瘦削,下肢微肿,脉沉细无力,舌淡苔白略腻。所幸患者较为乐观,精神状态尚好。余遂用疏风化湿、活血化瘀、健脾行水方法治之,药用荆芥、防风、苏叶、白芷、独活、丹参、赤芍、茜草、地榆、大腹皮、槟榔、白茅根、芦根、麦芽、神曲、山楂、冬瓜皮、茯苓皮等,希望药后小便增多为佳。上方加减治疗月余,小便无明显增加,主要病情未见明显好转,只是未再加重,不需要抽腹水了。
, 百拇医药
    幸而患者对我的治疗依然抱有很大的希望,积极地配合治疗。考虑到患者病既延久,元气必虚,遂在原法基础上益气,用黄芪30g为君,并增杏仁、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抽葫芦、川萆薢、半边莲、土茯苓、大黄等宣肺利水泄浊,与前述诸药加减出入。一月后患者自觉体力略增,胸脘堵满略宽,但小便并未增多,肚腹也肿大如故,坚硬如石,腰围有时减1~2cm,旋即增大如旧。思其元气不足,蒸化乏力,但徒利水无益,必得元气斡旋得力,水湿方可渐化。遂将黄芪渐次增为60g、80g、100g。其余用药仍从上述诸药中加减出入,每剂约在20味左右。这样治疗至第4个月,患者虽然腹部仍坚硬隆起,但自觉胃脘部明显变软,食欲也有好转。自此,患者腹水开始缓慢消退,从剑突下开始,柔软的部分逐渐扩大下移,至第6个月,腹水完全消退。复查肝肾功能,血肌酐1.6mg/dl,血清白蛋白36g/L,白球比1.4。治疗前患者两手大小鱼际呈绛红色,是典型的肝掌,腹水消退后,肝掌消失,患者两手大小鱼际恢复了正常肤色。目前,该患者仍在继续治疗中。

    值得一提的是该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其小便量并未明显增加,即使在治疗的后半程,腹水逐渐消退时,其每天尿量也仍在600~700ml。这虽然与患者长期腹水养成了少饮水、饮水量较少的习惯有关,但问题是患者腹腔中大量的腹水到哪里去了?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由于肝硬化所造成的门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导致了血液中的水分透过毛细血管壁向腹腔渗漏,从而形成腹水。从理论上讲,一旦解除了门脉高压,纠正了低蛋白血症,腹腔中的水自然会被吸收回毛细血管中成为血液的一部分。目前临床上治疗肝硬化腹水的途径不外乎此。
, 百拇医药
    从中医理论的角度看,人体水液代谢的关键是气化功能,人体代谢生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气化的一种形式,有形之水在体内蒸化为无形之气(精微)敷布于全身,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另一种表现,也是最主要的形式。中医理论认为主管人体水液代谢的主要是肺、脾、肾三脏,然而更应当认识到人体水液代谢实际上是一种“气化”过程,而对气化起决定作用的是元气。肺、脾、肾三脏得元气推动而能各司其所,若元气一虚,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则水液不得气化,停蓄而生水患。故曰:水化气,气化水,全赖元气之蒸化斡旋,元气之作用,岂不巨哉?

    从本病例的治疗结果看,在经过8个多月的治疗之后,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由治疗前的17g/L上升到36g/L,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由原来的0.8上升到1.4,基本恢复正常,低蛋白血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虽然我们并不能仅仅根据腹水的消失来推断该患者的肝硬化程度已经有所减轻,但我们可以根据血清白蛋白含量的显著提升这一事实推断出肝脏合成蛋白的能力在增加,肝掌的消失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肝脏的功能在改善。现代药理学研究已经证实了黄芪具有保肝、增加肝脏蛋白合成等药理作用。这当然可以作为临床用药的依据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医的元气学说,以元气推动学说来指导辨治一些重大疑难病证,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这也许是现代中医理论和临床结合可能获得突破性进展的途径之一。, http://www.100md.com(彭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