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69988
新解伤寒 新用经方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2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120期
     经方就像串串珍珠,历经岁月的磨砺却始终熠熠生辉。而今面对疾病谱的变化,需要我们——

    认清“伤寒” 正确理解《伤寒杂病论》

    追本溯源,认清“伤寒”是我们学习经方的前提。据考证,张仲景所诊治的“伤寒”是一种流行于东汉年间的烈性传染病,一本《伤寒论》是对当时发病情况的扼要记载。如笔者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仝小林教授认为“流行性出血热”无论从传变特点还是疾病演变史上来看,均与仲景“伤寒病”一致。但也不能说当时什么病皆属“伤寒”,虽“伤寒十居其七”却也需要鉴别诊断,如“风温”、“湿温”等。

    笔者认为,《伤寒论》近乎真实的抢救记录及传变规律,给了今人治疗急危重病的眼光和境界,知道“伤寒”是什么病,运用《伤寒》经方就会更加大胆自如,灵活多变。

    无独有偶,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再良认为,如把“伤寒”作为一种具体的疾病来考虑,就容易理解历史上的医家和疾病都是具体的,医家都会有局限性,用这样的观点看后来的临床也会比较清楚。如果说“伤寒”有六经证治的规律可言,那么伴随“伤寒”而出现的并发症往往就难以把握,从流行性出血热的角度,现在似乎可以认识得比较清楚,在治疗上即便有了专病专方的基本应对,有了具体论治在各个病证中的偏重,也仍然离不开辨证论治。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症的复杂多变,使《金匮要略》的杂病证治也具备了一定的代表性,但是,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金匮要略》的局限性,为了适应后世临床证治的变化,必须进行补充和拓展。这是我们立足当代疾病谱、提倡圆机活法看伤寒需要具备的基本立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