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经络穴位 > 经络穴位分布图
编号:12463805
图说经络:足厥阴肝经 足太阴脾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阳明胃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阳明大肠经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28日 生命时报
常揉颈后挡外邪(经络养生)
三阴交,“不老穴”(经络养生)
按揉脚面能消气
常按足三里身体壮(经络养生)
捶捶后腰解疲乏(经络养生)
头疼脑热按虎口(经络养生)
常揉耳朵护听力(经络养生)

     图说经络之足厥阴肝经 按揉脚面能消气

    足厥阴肝经简称“肝经”,它每侧虽然只有14个穴位,却上下贯穿人体,与胃、肺、眼、喉、生殖器等多个脏器相互联络。

    肝经的主干起于足大趾外侧,沿足背内侧经过内脚眼、小腿及大腿内侧一路上行至大腿根部,之后绕过阴部进入小腹,并向上走至胸胁部与肝及胆连接,最后上行至眼部。它还有两条分支,一支从眼周向内下走行至面颊、嘴唇附近,另一支从肝发出,向上与肺经相连接。

    这里的“厥”代表“闭合”,也就是说,在足部经络里,肝经处在“合”的状态,主要将阴血关闭保存起来,为身体所用。肝经对气血运行非常重要,主治肝胆、妇科、生殖系统病症等,其主要的日常保健穴位有太冲和章门。

    太冲:位于足部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约1.5厘米的凹陷处。它是肝经的原穴,相当于经络总开关,影响着整条经络的气血运行。太冲穴也被称为“消气穴”,经常按揉可疏解情绪,消除心胸部的不适感,缓解头痛、眩晕、咽喉干痛等。可用拇指指腹按揉此穴,以感觉微痛或有酸胀感为宜,每侧1~3分钟,两侧交替按摩10~15分钟左右。
, 百拇医药
    章门:在侧腹部,把一只手向上手心贴在脸上,下面肘尖对应的位置即是。“章”代表“贵重材料”,章门则指连接五脏的重要门户,能疏肝健脾,协调五脏功能。可用手掌大鱼际贴在同侧章门穴,双手同时斜向内下往肚脐处推20下左右;或每天轻敲此处,可预防乳腺增生。▲ (●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 孙建华 ●耿 昊)

    

    图说经络之足太阴脾经 三阴交,“不老穴”(经络养生)

    图说经络之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简称“脾经”,是一条与脏腑联系最为密切的阴经,每侧有21个穴位。
, http://www.100md.com
    脾经的主干起于大脚趾末端,沿大脚趾内侧向上至内踝前边,再沿小腿内侧、大腿前内侧,一路上行进入腹部,并穿过膈肌,在食管两侧上行至舌下。在体内,它还有一条分支从胃部分出,与手少阴心经相交汇。

    脾一方面“主运化”,能将食物中的精华物质转化为气血津液,胃口差、大便稀溏、泄泻等消化问题多可通过脾经来调理。另一方面,“脾统血”,脾虚时,脾经走行的部位常出现放射性痛或者发凉等不适。其主要的保健穴位有三阴交和血海。

    三阴交:这是肝、脾、肾3条阴经的交汇处,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脚踝内侧突出的骨头尖)上方4横指处。它被称为女人的“不老穴”,是妇科疾病的首选穴,对月经不调、痛经,以及腹痛、腹泻、失眠等效果良好。《针灸临床治疗学》记载,日本女性到了二十四五岁时,就有灸三阴交调理经血的习俗。可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按压或顺时针按揉此穴,使局部产生轻微酸胀感,或用艾条悬空灸该穴位15~20分钟,以局部产生温热感为宜。
, http://www.100md.com
    血海:在大腿内侧,屈膝时位于髌骨内侧上方约 2寸处。此处气血极为旺盛,故名“血海”。有调血清血,治疗妇科病的功效,经常按摩还可让气血充分滋养皮肤、缓解皮肤问题。可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按揉,以产生轻微酸胀感为宜,每次5分钟左右。▲ (●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 孙建华 ●秦 珊)

    

    图说经络之足少阳胆经 常揉颈后挡外邪

    图说经络之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简称“胆经”,顾名思义,少阳代表着“阳气初生”,每侧共有44个穴位,是治疗热病的一条重要经络。
, 百拇医药
    胆经的直行主干起于眼睛外侧,向上经过额角后下行至耳后,然后沿颈部、肩部,经腋下、胸腹侧面,一路下行至下肢外侧中线,止于第四足趾外侧端。它还有三条分支分别从耳朵、眼角和足背发出,与三焦经、肝经等经络会合。

    《黄帝内经》认为,“胆主决断”,与人的情志关系密切。我们思考问题时常会挠挠头,这其实是在刺激胆经,帮助醒神开窍。胆经分布广泛,对偏头痛、眼角痛、颈及锁骨上窝肿痛,以及股、膝、小腿外侧疼痛等都有效果。其主要日常保健穴位有环跳和风池。

    环跳:在髋关节附近,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连线的外中1/3交点处。此穴像一个有蒸发作用的水池,接受胆经的水湿之气并转化为阳气,故名“环跳”。它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腰腿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病等。每次可用同侧拇指用力按揉此穴20~30次,以局部感到酸胀或电麻感向下肢放射为宜。

    风池:位于颈部,在枕骨之下,略靠外与耳垂齐平。由于颈部最易受风邪侵袭,风池就像一条护城河一样,起到“挡风”的作用,对头痛、眩晕、鼻出血、落枕等症都有效果。可用右手拇和食指分按两侧风池穴,两指用力一捏一松25下左右,换左手重复;或用两手拇指按两侧风池,余四指抱头,拇指用力揉捻旋转约50下。▲ (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医师 王和生)
, http://www.100md.com
    

    图说经络之足太阳膀胱经 捶捶后腰解疲乏 经络养生

    图说经络之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简称膀胱经,它起于眼睛内侧,向上在头顶与督脉相会;接着一路下行,经肩胛内侧分成两支,沿脊柱两侧分别下行;其中一支在腰部进入体腔联络肾脏,随后继续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另一条支脉在腘窝会合后,下行至小趾外侧。

    膀胱经是人体中最长的一条经脉,就像城市里的下水道一样,能汇聚身体各处的“污水”,并将其引导排出。这条经络一旦堵塞,全身都可能受牵连,因此被认为是“诸阳之首,也是病变为先”。膀胱经一侧有67个穴位,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对头面部、腰背部和下肢病证效果良好,如目痛、头痛、小便不通等证,其主要的日常保健穴位有肾俞和承山。
, 百拇医药
    肾俞:又名“高盖”,意指它就像一个有保护作用的盖子一样,能输出肾脏的寒湿水气。它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向外二指宽处即是。经常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肾功能。可用双掌摩擦至热后,将掌心贴于肾俞穴,如此反复3~5分钟;或者直接用手指按揉肾俞穴,至出现酸胀感,且腰部微微发热为宜。

    承山: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承山穴。承山位于“筋、骨、肉”的交点,承受着人体的压力。经常按压可舒筋活络、壮筋补虚,缓解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感;并能舒畅膀胱经的经气,对痔疮、便秘等肛门部疾患也有功效。坐在椅子上便可操作,每次10分钟左右,注意按摩力道不要太大。▲ (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医师 王和生)

    
, 百拇医药
    图说经络之足阳明胃经 常按足三里身体壮(经络养生)

    足阳明胃经简称“胃经”,它上下贯穿人体,每侧共有45个穴位,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经络。

    胃经的主干起于鼻翼旁,在鼻根、口唇附近环绕,并经过耳前上行至额前及头顶。实际应用中,我们了解得更多是它的分支,这条经络沿喉咙向下后行走至大椎穴,接着折向进入胸腹腔,接着下行至大腿前侧,一直下行至足背和脚趾。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日常的饮食营养都是靠胃来供应,胃的功能是否正常,影响着全身健康。因此,胃经的功能主治也以“消化”为主,对胃肠消化系统疾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头面、目、鼻、口、齿等部位的病症都有良好的功效。其主要的保健穴位有天枢和足三里。

    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2寸处。它位于身体的中点,人的气机上下沟通、升降沉浮都要经过这里。主治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日常按摩非常简单,只需将两手拇指顶在天枢穴位置,然后做轮转按摩,持续3~5分钟,坚持揉按便能起到好的养生效果。
, 百拇医药
    足三里:这是个“明星穴位”,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四横指处。它是强身健体的大穴,“三里”即理上、理中、理下之意,经常按摩可使胃肠蠕动有力,帮助调节和改善整体的免疫功能。可用同侧的拇指按揉或用光滑木棒按揉,也可以用艾条灸。因为小腿部皮肤较厚,力量可以适当大些。按摩足三里不受地点、时间限制,每天都可操作。▲ (●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 孙建华 ●刘成勇)

    

    图说经络之手少阳三焦经 常揉耳朵护听力

    虚线为体内循行线路

    实线为体表循行线路
, http://www.100md.com
    手少阳三焦经简称“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沿小指与无名指之间上行,经过手背、手臂到达肩部,在大椎穴与督脉会合后转向前下进入胸腔,广泛分布在胸腔和腹腔。它还有一条分支围绕耳朵四周运行,故又名“耳脉”。

    “少阳为枢”,三焦经分布在人体体侧,就像一扇门的门轴,起到人体枢纽的作用,有助于缓解耳聋、耳鸣、咽峡肿、喉咙痛等不适。其主要的日常保健穴位有外关和翳风。

    外关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腕横纹向上约三指处,与正面的内关相对。它是三焦经的一道“关卡”,挡住各种外来刺激。用一只手的食指压住外关、拇指按压同侧内关,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对偏头痛、落枕、颊肿、手指疼痛、腕关节疼痛等效果良好。

    翳风穴:在耳垂后方,耳后高骨(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翳有“遮盖、掩盖”的意思,顾名思义,翳风能够对一切“邪风”导致的疾病有效,即“善治一切风疾”,对耳鸣、耳聋、口眼歪斜、牙关紧闭等都有效果。风寒感冒后按揉翳风,有助于缓解头痛、头昏、鼻塞等症状;长期按摩这个穴位还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保护听力;按摩时以有酸胀感传到舌根为宜。▲ (●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 孙建华 ●吴晓亮)
, http://www.100md.com
    

    图说经络之手阳明大肠经 头疼脑热按虎口

    图说经络之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简称大肠经,起于食指外侧末端,经过手背沿手臂外侧上行至肩部,转向后与督脉在颈后相会(如图实线),再转向前一路下行,经过胸腔、腹腔,最后进入大肠(如图虚线)。

    大肠经还有一条分支,向上经颈部至面部,在鼻子两侧与足阳明胃经相接。因此,头面部的病症与这条经络“息息相关”。《灵枢·经脉》记载“大肠手阳明之脉主津液所生病者”,如目黄、口干、鼽衄、喉痹等,认为它是一条气血很旺的经络,可以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其主要的日常保健穴位有合谷和曲池。
, 百拇医药
    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附近。用一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所谓“面口合谷收”,这是一个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主要治疗头痛、目赤肿痛、耳聋等头面部疾病,以及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热病。操作时用对侧拇指按揉或用三个手指捏住合谷穴处皮肤,以感到酸胀且能够忍受为宜。

    曲池穴:它位于肘关节处,屈肘成直角时肘横纹末端即是。它是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的地方,对肩肘关节疼痛、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效果良好。这个穴位适合艾炙,可用麦粒大小的圆锥形艾柱直立放置于穴位之上,从顶尖轻轻接触点着,使之均匀向下燃烧,待燃至一半时即用手指掐灭,更换艾柱,反复灸9次左右至局部发红为宜。▲ (●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 孙建华 ●刘成勇)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