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名医名著 > 正文
编号:12306867
医方集解.rtf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088kb)。

    ◎方 名:六味地黄丸(补养之剂)

    总 结:补真阴,除百病

    编 号:001

    组 成:熟地黄 茯苓 丹皮 山茱肉 山药 泽泻

    主 治:1.治肝肾不足、真阴亏损、精血枯竭、憔悴羸弱。

    2.腰痛足酸、自汗盗汗、水泛为痰、发热欬嗽。

    3.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遗精便血、消渴淋沥。

    4.失血失音、舌燥喉痛、虚火牙痛。

    5.足跟作痛、下部疮疡等证。

    加 减:1.血虚阴衰--熟地为君。

    2.精滑头昏--山茱为君。

    3.小便或多或少,或赤或白--茯苓为君。

    4.小便淋沥--泽泻为君。

    5.心虚火盛及有瘀血--丹皮为君。

    6.脾胃虚弱,皮肤干濇--山药为君。

    →言为君者,其分用八两,地黄只用臣分两。

    归 经:足少阴厥阴药

    方 义:1.熟地--滋阴补肾,生血生精。

    2.山茱--温肝逐风,濇精秘气。

    3.牡丹--泻君相之伏火,凉血退蒸。

    4.山药--清虚热于肺脾,补脾固肾。

    5.茯苓--渗脾中湿热,而通肾交心。

    6.泽泻--泻膀胱水邪,而聪耳明目。

    7.六经备治。而功专肾肝,寒燥不偏,而补兼气血,苟能常服,其功未易

    殚述也。

    变化方:1.本方煎服--名六味地黄汤--治同

    2.本方加「附子、肉桂」各一两--名桂附八味丸→治相火不足,虚赢少气。

    王冰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也」。尺脉弱者宜之。

    3.本方加「黄蘗、知母」各二两--名知蘗八味丸→治阴虚火动,骨痿髓枯。

    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尺脉旺者宜之。

    4.本方加「桂」一两→名七味地黄丸。引无根之火,降而归元。

    5.本方加「五味」三两,名都气丸→治劳嗽。

    6.本方加「五味」二两,麦冬三两→名八仙长寿丸。再加紫河车一具,并

    治虚损劳热。

    7.本方加「杜仲(姜炒)、牛膝(酒洗)」各二两→治肾虚腰膝酸痛。

    8.本方「去泽泻,加益智仁」三两→治小便频数。

    9.本方用「熟地二两、山药、山茱、丹皮、归尾、五味、柴胡各五钱。

    茯神、泽泻各二钱半」,蜜丸,朱砂为衣→名益阴肾气丸→治肾虚目昏。

    10.桂附八味丸,加「车前、牛膝」名肾气丸→治蛊胀。

    煎服法:蜜丸,空心盐汤下,冬酒下。

    来 源:六味地黄

    ◎方 名:七宝美髯丹(补养之剂)

    总 结:补肝肾

    编 号:002

    组 成:何首乌、破故纸、白茯苓、菟丝子、枸杞、牛膝、当归

    主 治:1.治气血不足、羸弱周痹、肾虚无子。

    2.消渴淋沥、遗精崩带、痈疮痔肿等证。

    归 经:足少阴厥阴药

    方 义:1.何首乌--涩精固气,补肝坚肾→为君。

    2.茯苓--交心肾而渗脾湿。

    3.牛膝--强筋骨而益下焦。

    4.当归--辛温以养血。

    5.枸杞--甘寒而补水。

    6.菟丝子--益三阴而强卫气。

    7.补骨脂--助命火而暖丹田。

    8.此皆固本之药,使荣卫调适,水火相交,则气血太和,而诸疾自已也。

    煎服法:蜜丸。盐汤或酒下。

    禁 忌:忌铁器。

    来 源:邵应节

    ◎方 名:还少丹(补养之剂)

    总 结:阴阳平补

    编 号:003

    组 成:大枣、杜仲、牛膝、远志、石菖蒲、肉苁蓉、巴戟天、小茴香、山茱肉、

    五味子、茯苓、山药、熟地黄、枸杞、楮实

    主 治:1.治脾肾虚寒、血气羸乏、不思饮食。

    2.肌体瘦弱、发热盗汗、遗精白浊、牙齿浮痛等证。

    归 经:手足少阴(心、肾)足太阴(脾)药也。

    方 义:两肾中间有命火,乃先天之真阳,人之日用云为,皆此火也,此火衰微,

    则无以熏蒸脾胃,饮食减少,而精气日衰矣。

    1.苁蓉、巴戟--能入肾经血分;茴香--能入肾经气分,两者可同补命门

    相火之不足,火旺则土强而脾能健运矣。

    2.熟地、枸杞--补水之药,水足则有以济火,而不亢不害矣。

    3.杜仲、牛膝--补腰膝以助肾。

    4.茯苓、山药--渗湿以助脾。

    5.山茱、五味--生肺液而固精。

    6.远志、菖蒲--通心气以交肾。

    7.大枣--补气益血,润肺强脾。

    8.楮实--助阳补虚,充肌壮骨。

    此水火平调,脾肾交补之剂也。

    变化方:丹溪去「楮实」→更名滋阴大补丸。

    又附方:一方茯苓换茯神,加川续断,名打老儿丸。

    煎服法:加枣肉蜜丸。盐汤或酒下。

    来 源:杨氏

    ◎方 名:黑地黄丸(补养之剂)

    总 结:健脾补肾

    编 号:004

    组 成:苍朮、熟地黄、五味子、干姜、枣肉

    主 治:1.治脾肾不足、房室虚损、形瘦无力、面色青黄。

    2.亦治血虚久痔。

    归 经:足太阴少阴药。

    方 义:喻嘉言曰:

    ?此方以苍朮为君,地黄为臣,五味为佐,干姜为使。

    ?治脾肾两脏之虚,而去脾湿,除肾燥,两擅其长,超超元箸。

    ?视后人之脾肾双补,药味庞杂者,相去不远耶?

    煎服法:枣肉丸。米饮或酒下。

    ◎方 名:虎潜丸(补养之剂)

    总 结:补阴

    编 号:005

    组 成:黄柏、知母、熟地、当归、芍药、牛膝、龟板、虎胫骨、琐阳、陈皮、

    干姜、羊肉

    主 治:治精血不足,筋骨痿弱,足不任地,及骨蒸劳热。

    加 减:冬加「干姜」一两。

    归 经:足少阴药(肾)也。

    方 义:?黄蘗、知母、熟地--所以壮肾水而滋阴。

    ?当归、芍药、牛膝--所以补肝虚而养血。

    ?牛膝--又能引诸药下行,以壮筋骨,盖肝肾同一治也。

    ?龟版--得阴气最厚,故以补阴而为君。

    ?虎骨--得阴气最强,故以健骨而为佐。用胫骨者,虎虽死犹立不仆,

    其气力皆在前胫,故用以入足,从其类也。

    ?琐阳--益精壮阳,养筋润燥。

    ?然数者皆血药,故又加「陈皮」以利气;加「干姜」以通阳。

    ?羊肉--甘热属火而大补,亦以味补精,以形补形之义,使气血交通,

    阴阳相济也。

    变化方:?丹溪加「干姜、白朮、茯苓、甘草、五味、菟丝、紫河车」--名补益丸

    ==治痿。

    ?一方加龙骨--名龙虎济阴丹==治遗泄。

    煎服法:羯羊肉酒煮烂,捣丸。盐汤下。

    命 名:名虎潜者,虎阴类,潜藏也,一名「补阴丸」盖补阴所以称阳也。

    ◎方 名:天真丸(补养之剂)

    总 结:补气血

    编 号:00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RTF附件(108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