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229001
@微博·中医药 2012-6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733期
     @微博·中医药

    @响石潭:

    北京将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说明我们的国家对于中医的普及教育还是在不遗余力的推广之中。或许这个过程会有很大的阻力,但是不得不行,这是中医能够传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不仅仅是知识的普及,更是从源头上给中医注入强心剂,给中医打气鼓劲传播。

    @叶路春:

    大家都认可中医药文化传承这件事,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事是让各类人才涌到这个行业来。而想让人才进入行业,软的靠文化,硬的得靠金钱激励。所以,中医药行业应力推合理商业化。

    @天仙-宝宝:

    今天妈妈很严肃地对我说,你那是脾胃阳虚,不是阴虚,是功能性问题!我顿时肃然起敬,妈妈每天看电视里的中医科普节目都看成家庭中医专家了。所以中医不是什么玄学,是很实用的学科,一点基础都没有的退休在家的老人都能学好,并且能学以致用。
, http://www.100md.com
    

    @微博·中医药

    @慢中医:

    好中医自古都不是官府培育出来的,即便太医院的高手,也多是从民间拣选而来。只有在这个特殊的年代,才用行政手段评选“名医”。所以我特别尊敬体制外没有“编制”的高手。

    @三才补坎:

    民间医生当中有很多“高手”,很多人都说民间中医保守,不愿意把自己的方子或者技术外传,这是错误的说法。曾经有个民间老中医跟我说,一个好的方子能治好多人,也能吃死很多人,他不敢乱传。没有悟性和灵性的人,他是不会传给你的,宁可带到棺材里去。
, 百拇医药
    @自由的踏水桥:

    现行的药品管理法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中医本身来源于民间经验的积累,民间中医师用中药做成“膏、丹、丸、散”为老百姓治病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方法,现在竟变成了违法,名老中医一生的经验秘方只能藏着掖着,最后失传。多么悲哀啊,如果中国古代朝廷也搞一个这样的药品管理法,中医不早已灭亡了吗?

    

    @微博·中医药

    @腹针薄智云:

    中医药学院教育也有其知识的优势,可以了解更多的西方医学的状态与特点,从中吸纳优秀的部分为中医发展所用。中医队伍中,不同的知识类型互补是构建现代中医不可或缺的方式。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中医,青年人是中医的未来,我相信大家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发扬中医。
, http://www.100md.com
    @医药圈:

    近年来,一方面中医教育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中医人才却在不断萎缩,中医医院不姓“中”,中医人不姓“中”,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忧虑。在中医的传承链条上,无论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都出现了问题。

    @学习中医__葛亚平: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问出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中医药人才成长,首先是要建立起国学根底,要先当秀才再学医,第二个中医人才培养规律是早跟师、多实践。其实同样的问题在其他的学科也同样存在,这两点解决办法应用在其他学科同样合理。

    
, 百拇医药
    @微博·中医药

    @AWWCAUSHK泽子:

    如果中医学成为从小的必修课程,再配合中国的应试教育气氛,中华医学文化自然能够得到保护。这样既保护了自己,又保护了文化,一箭双雕。

    @腹针薄智云:

    真正的中医越来越少是事实,与教育的失误有关。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采用师承教育来纠正。全国名老中医数量有限,但毕竟留下一些血脉。还有,民间也有一些传统的中医。

    @谨识王凤仪嘉言录:

    学习中医的人,更应该懂得儒释道的知识,如何去做人。明清时代的两位贤人,各出一本书《了凡四训》《曾国藩家书》,希望大家好好读,定助人生。
, 百拇医药
    @宁波金建光:

    支持中医,中医药一定要进入义务教育的课堂,真气运行要进入体育课。人人懂得草本植物的药用价值绿化祖国就不用愁了。

    @顽石曰:

    萧龙友、孔伯华、施今墨、汪逢春四大名医在中医存亡之际,力倡办学,振兴中医,为近现代中医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其中不乏大家。其教育硕果令现代中医院校教育望尘莫及。

    

    @微博·中医药

    @张海澄:
, http://www.100md.com
    尽管我们家三代西医,但我一直坚信,中医存在几千年自有其存在的道理。迄今为止,西医真正能解决的问题也就70%左右。那么多未知的领域里,中医很可能有奇效。也亲眼目睹了很多中医神奇的案例,否定中医等于忘本。

    @锲而不舍的水滴:

    毛主席年代,所有西医必须接受中医知识培训;而当今,想成为一名中医师却必须得通过西医方面的考核。我想不明白,中医西医完全是两套理论,为什么成为中医必须要懂西医呢?难道祖国医学不够博大精深吗?

    @jzhuguilin321:

    昨天参加中医养生培训班,学习了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法,只是记性太差,4个穴位只记住了两个。今天准备把老伴也带去听课。

    
, http://www.100md.com
    @微博·中医药

    @闪问闪答余秋雨:

    北大闪问:有专家说,中医不符合科学,应该取缔。我们不同意,却不知怎么反驳才有力?

    余秋雨答:说中医不符合科学,就像说周易和楚辞不符合英语语法。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就是在中医的护佑下繁衍至今的。天下最让我生气的事,是拿着别人的尺度说自己的祖祖辈辈都活错了。

    @米索的望远镜:

    说中医是伪科学的必然是伪专家和真文盲。首先中医是中国发展和累积了几千年的知识宝藏,在几千年里为中国人的健康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其次,其发展的道路非常科学,同样经历了大量的药品实验(“尝百草”)和以亿计的更大量的临床实践,其丰富的疗法和精确到几“钱”的各类处方更是珍贵的财富。
, http://www.100md.com
    @董洪涛:

    我建议国家相关部门重视中学国学教育,多编一套普及国学的教材,包括传统艺术、古代哲学、文学、中医等各个方面。不一定要考试但作为辅助读物,可以引导学生多了解一些国学基本常识,我相信对于将来他们从事任何事业都会有帮助的。特别是了解了中医后,在面对疾病苦痛时,不至于片面选择一种医学。

    @幸运的行者:

    先入为主的西化教育,使得中医学院的学生只会用所谓的“科学”思维方式理解中医,而忽视中医本身的特点,难以正确理解中医经典理论,这样几年学下来,刚毕业的学生,基本不会看病,很多人成了中医的掘墓人。

    @中医路新宇:

    当前,洋学教育在中国盛行,国人对于中医的认知非常薄弱,急切需要加强。大部分人表现为对中医不了解,也不理解,更不懂得中医的治病机理,甚至于排斥阴阳五行理论。我曾电话里帮助病人改方,说桂枝,病人必然会问“哪个桂,哪个枝”;给病人诊断肝郁克胃,病人会问是什么意思,说是胃溃疡则马上明白。
, http://www.100md.com
    

    @微博·中医药

    @孔令谦:

    在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中医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产业化等,使中医师承教育这一传统形式逐渐淡化,中医人文精神没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学校虽多虽大,但没有大师,学校再大也就失去其大学的意义了。

    流芒憨豆:

    西医的科学论,本质是因果关系论证,能找到结果发生的原因谓之科学,否则不科学;中医重实用,结果确定即是科学,不强求原因,因为他是结果也是原因,所以具有哲学思维。西医的很多因其实来自于中医的果。 中医已融入血脉,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事太多了!我信中医。
, http://www.100md.com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在欧洲从事针灸临床工作,我体会最深的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很荣幸我学的是中医,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欧洲工作我颇为自豪。欧洲有的是发达的西医,但他们没有我们的中医。因此,我才获得了当地人的尊重,包括当地西医的尊重。如果我在国内学的是西医,来到欧洲,我或许根本就没有市场。

    禅心书斋:

    娄绍昆先生的《中医人生》是一部很有现实意义的好书。当下社会,只有中医学,才是良心的医学。华夏文化的土壤,结出的中医文化之果,是挽救世界医疗迷失的唯一的良药。中医很有前途,中国应当成为世界人类保健养生的乐园。娄先生的这本书,给国人带来学习中医学的启发和智慧。

    @燃灯行:

    未来,正确的中医被边缘化是必然的,但不会是低端化,而会是极其奢侈的消费,物以稀为贵,人们很难找到明白的中医!真正利于国家和人类的方向应该是:改革医疗的理念和标准,推广中国文化的思想方法,培育真正传统中医的人才。
, 百拇医药
    @cqw老陈醋:

    中医中药和迷信无关,推拿,针灸,刮痧,火罐,全是治病良方!深究中医学问,兼了解现代药理病理、解剖学,学贯中西,应大力提倡和支持培养这种人才!

    @赵戈-游泳:

    其实,中医之难难在缺不了师传,真的出师,要喜欢、好学、还要经年努力。

    @一句话评论2012:

    用培养西医师的模式来培养中医师,和用培养举重运动的模式来培养短跑运动员有什么区别?只要培养模式不变,就是让学中医的起跑线提前一半又能怎样呢?

    @腹针薄智云:

    寄语青年中医:中医事业靠传承,传承肯定不离人。学不好医要思考,方法对头才能成!回归原点寻思路,学好文化才能够。读书成了半吊子,让老先生都气死,骂你愚昧与无知,中医也被人骂死。人人学习都努力,说话才能有底气。医学路长慢慢走,总能跑到人前头。
, 百拇医药
    

    @微博·中医药

    @二马百万:

    不论何种学问,中医、玄学抑或现代科学,要真正了悟,均要走明理、辨证和下药三个阶段,三点不能融会贯通均不能称其为真正领悟。通俗地讲,就是了解事物运行的规律、分析出对象的各种现象和给出解决方案三个阶段。或者做到理论指导实践,而反过来实践去印证和创造理论。两者只具其一,均算不上大家。

    @QQQQ唐僧:

    但凡说中医是胡扯的言论都是没上过火的,一顿火锅让嘴里起了疱,而昨天大量的菊花茶下去,今日开始消退了。
, http://www.100md.com
    

    @微博·中医药

    @金航郭海生:

    方舟子揭露学术造假和佐证韩寒代笔我都支持,唯完全否定中医我不敢苟同。中医理论或存有糟粕,很多东西还无法证实,但不能就此否定其在几千年中华文明史中的重要作用,只有以包容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医才是正确的科学史观。

    @xmwz2012:

    古代人为啥比现代人对中医的认识更深刻。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技术和文化。你看,不同年代研究世界的方法不同,所能获得的成果也不同,一个年代的成果无法完全代替另一个年代的成果。中医的实践成果是几千年特殊研究方式产生的,现代医学研究无法重复,也无法代替。
, 百拇医药
    

    @微博·中医药

    @腹针薄智云:

    邓铁涛、朱良春、路志正等国医大师,都特别注重新知识的学习,都90多岁了,讲话新潮妙趣横生,充满智慧与幽默,这都得益于中医文化的熏陶和不断的学习,他们才能够代表中医的形象。

    @东方早报:

    中医外科学泰斗顾伯华研制的锦红片治疗阑尾炎疗效甚好,却曾被人嫌配方简单、廉价,要他改开昂贵的药,他严肃指出:“药贵在治病,能对症,便宜药也能治好病。”老先生虽已驾鹤西去,但他培养了一批学术传人。

    @杜平让:

    有人曾经把中医列入伪科学,殊不知是伪的现代科学,并不一定伪真正的科学。前些日在飞机上遇见一位台湾的针灸专家为乘客针灸的神奇效果,感叹中医精髓几近失传的可惜与悲哀!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