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df&论文 > 资料02 > 正文
编号:11807805
慢性肾病患者动脉僵硬度研究进展.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参见附件(289kb)。

    慢性肾病患者动脉僵硬度研究进展

    严子君张瑞岩

    [中图分类号】R692 1154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057(2008)07-0443-03

    【关键词】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

    既往研究显示,大动脉病变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

    死亡密切相关。虽然大动脉结构和功能病理性改变的

    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已经证

    实心血管病死亡率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与大动脉僵硬度相关…。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率

    和死亡率在慢性肾病(CKD)和终末期肾病(ESRD)患

    者中显著增高。近期发表的肾脏疾病早期评估计划

    (KEEP)显示,慢性肾病患者发生致死或非致死心血

    管事件的危险远远超过肾病进展的危险峰j。本文旨

    在对慢性肾病患者大动脉硬化的诱因、形成机制、临床

    表现、预后和治疗策略的进展进行综述。

    大动脉硬化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表现

    动脉硬化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动脉血管壁结构和功

    能改变和相互影响所致。胶原和弹性蛋白是构成血管

    壁的两种主要成分,动脉顺应性的维持依赖这两种成

    分合成和降解的动态平衡。炎症、血压增高等因素均

    可以打破这种平衡,刺激胶原合成增加∞J,血管平滑

    肌细胞(VSMC)迁移增殖,促使动脉硬化,而这些因素

    在肾脏疾病患者中普遍存在。僵硬的动脉壁组织学检

    验也证实了上述观点,除了观测到胶原增多、弹性蛋白

    减少、异常的内皮细胞、内膜中迁移的VSMC和巨噬细

    胞外,还发现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和转化生长因子B在僵硬的动脉壁中高度聚

    集E4]。

    慢性肾病和糖尿病中常见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增加是动脉僵硬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目前认

    为至少有两种机制可以解释这种因果关系,一是受体

    非依赖机制,即通过菲酶交联改变细胞外基质(ECru)

    的转换从而改变血管壁胶原与弹性蛋白的比例;二是

    受体依赖机制,即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来激

    活各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核因子(NF—KB)和血管黏

    附分子,进而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HJ。因此,如既

    作者单位: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科

    ·443

    ·综述与讲座·

    往研究所示,减少AGEs的产生可以改善动脉顺应

    性【6J。糖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均与动脉硬化呈正

    相关,这可能与高糖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通过旁路激

    活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RAA)系统有关Hj。

    血管内皮功能和血管张力等僵硬动脉在功能上的

    改变往往要早于结构上的变化。近期一项研究证实,动脉僵硬度指标如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反射波增

    强指数(AI)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存在显著关联【8 J,而

    且,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与动脉硬化互为因果。血管平

    滑肌细胞的张力可以通过机械刺激改变(如细胞内钙

    离子数),也可以通过激索或内分泌调节(如内皮素、血管紧张素11、NO等)”J。NO表达减少使动脉僵硬

    度增加,不过血管紧张素Ⅱ(Ang U)可能是在动脉硬

    化过程中更加重要的调节激素,它使弹性蛋白合成减

    少、促进胶原合成、主导血管重构并且增加氧化应激和

    炎症反应一J。醛固酮作为Ang II的下游激素,亦有促

    纤维化和平滑肌细胞肥大等促动脉僵硬作用。因此,RAA系统可能成为治疗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靶点。

    高钠饮食会降低动脉的顺应性,因为高钠负荷使

    VSMC肥大,减少NO的产生,并且增加NAPDH氧化

    酶活性¨0。。此外,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慢性肾病群

    体,血管钙化都是动脉僵硬的主要原因之一,钙一磷代

    谢失衡是其主要机制。

    动脉僵硬度的升高,尤其是大动脉僵硬度的升高

    可导致收缩压升高、脉压差增大和由此引发的左心室

    肥厚、冠脉灌注降低和心、脑、肾等靶器官小动脉硬

    化¨¨,从而导致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率明显增加。

    慢性肾病患者大动脉硬化的艋床表现和病理生理

    机制

    对于ESRD患者动脉僵硬度研究以及其与CVD

    死亡率的关系既往已经引起关注。近年研究表明,在

    相同年龄和外周血压水平,ESRD患者与单纯高血压

    患者相比,动脉僵硬度更高;行肾移植手术后,年轻

    ESRD患者的动脉硬度指标可以恢复到与对照组相似

    万方数据的水平[121;PwV每增加l m/s,ESRD患者校正的全因

    和CV死亡率就增加14%¨“。

    对于CKDI期和Ⅱ期患者,多项研究发现主动脉

    PWv、颈总动脉顺应性等均与血清肌酐水平独立正相

    关,而且只有应用ACEI类药物才出现较低水平的

    PWv,并且可以减少CVD死亡率¨4’15 J,这也反映出

    RAA在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有一项对于CKD儿童的动脉僵硬度研究表明,血管

    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始于CKD早期,心血管病变的进展

    平行于CKD的进展,并且与钙磷代谢失衡直接相

    关‘161。

    慢性肾病患者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是血管钙化。

    血管钙化多发生于大动脉和中动脉,根据其发生部位

    不同可分为内膜性钙化和中膜性钙化,前者与动脉粥

    样硬化性病变相关联,而后者独立于动脉粥样硬化病

    变存在,主要发生于衰老、糖尿病和尿毒症等病理状态

    下。既往认为血管钙化是机体钙磷代谢失衡所致的钙

    盐沉积于管壁的被动过程,近年来细胞分子机制研究

    表明,血管钙化形成过程是一个与骨发育相似的主动

    的、可逆转的、高度可调控的生物学过程Ⅲ』。血管壁

    细胞,尤其是VSMC在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一B、低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一羟化胆固醇等诱导下,可以转

    变为具有合成和分泌功能的成骨细胞样表型,合成分

    泌多种骨形成蛋白,如骨连接素、骨钙蛋白等,在细胞

    外基质或胞质中形成异位钙连结。高磷和(或)钙水

    平也可直接激活平滑肌细胞中成骨细胞样表型相关基

    因【l 7|。ESRD患者常表现为高磷血症或钙磷乘积升高

    (>55 m92/d12)。此外,慢性肾病患者体内慢性炎症

    反应也促进血管钙化,不仅在于炎症因子诱导VSMC

    的转化,而且有研究表明透析患者的血管钙化与炎症

    直接相关¨8【。动脉钙化与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是显

    而易见的,动脉壁钙化越严重,其中的弹性成分丢失地

    也越严重¨9I。动脉钙化与动脉硬化程度的增加,部分

    解释了ESRD患者心血管病死亡率激增的原因。

    除血管钙化外,长期水钠潴留、血管壁压力增大、RAA轴活化、交感神经兴奋、AGEs增加、脂代谢异常、慢性炎症反应和NO系统调节异常也是慢性肾病动脉

    僵硬度增高的机制。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相互影响,最

    终影响慢性肾病患者的长期预后(见图1)。慢性肾功

    能不全导致长期水钠潴留,高钠负荷本身可引起动脉

    顺应性下降,由此引发的RAA轴过度活化进一步加速

    血管的重构,然而,经过血透后,容量负荷下降并不能

    逆转已经僵硬的动脉[20]。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等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在CKD患者中极为常见,故促

    使胶原合成增加的因素诸如血管壁压力增高、AGEs

    钙磷代谢夹衡 术铺潴酐 内皮功能素雒

    衄特壁眶山增商 AGEs影成埔加 t Il^^系统活化 饽代蝌、脂代嘲

    蔚乩

    血管钙化 慢性疑酢反应

    ~\. ‘r/ 盘柠结捣褶功能娃空——动脉磋化

    ‘

    收缩M鲋粕.脉J}升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