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溃疡 > 消化性溃疡
编号:11777945
建中归脾、温清并用治消化性溃疡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132期
     笔者治消化性疾病,喜用大剂蒲公英。考蒲公英为消痈疗疡之专药,性虽寒凉,但清热抑菌而不损胃气;章次公及朱良春先生均推崇此药治疗消化性溃疡之良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该药不仅抑菌,且对胃溃疡及胃黏膜损伤具保护作用

    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黏膜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而发生的慢性溃疡。临床特点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服制酸药可缓解。本病的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10%~20%。本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等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情志郁闷,脾胃素虚,或外邪侵扰、药物刺激等,致使中焦失和,脾气虚弱,胃络受损而发病。

    辨治方药

    从消化性溃疡的成因及临床常见症状和治疗经验来看,本病生于胃,关键在脾,而脾气亏虚则为其最基本的病机。消化性溃疡虽以脾气虚寒者较多,但在临床选药配方时,可在健脾温中的基础上适当伍以蒲公英、黄连、黄芩等清热解毒之品。这出于两点考虑:其一是顺应“脾喜温、胃喜凉”之生理;其二是本病多为复杂的病理因素久积而成,久积多郁热,即所谓“久积之处有伏阳”。此外,脾胃之病,无论虚实,总是与情志和精神的变化密切相关,故肝气郁结、心神亏损往往也是本病不可忽视的病因病机。笔者临床主要分3型辨治本病:
, 百拇医药
    肝胃不和者,多兼郁热

    主症:胃脘疼痛痞满,或连及胁背胀痛,或有烧灼感,口苦口干,嗳气,情志郁闷或易怒,舌红苔薄黄,或淡黄而腻,脉弦。治宜疏肝和胃,清热消痞,予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柴胡、枳实、黄芩、法半夏、党参各10克,白芍15克,黄连、干姜、炙甘草各6克。

    辨证加减:胃酸多者,加蒲公英,并可选加乌贼骨、煅瓦楞子;痛甚者,加元胡、炒川楝子;冷痛甚者,去黄芩,选加吴茱萸、高良姜、炒香附子、丁香等;夜间痛剧者,多伴有血瘀见证,去黄芩,选加丹参、檀香、砂仁,或五灵脂、蒲黄等;黑大便或大便隐血者,干姜改炮姜炭,加阿胶、仙鹤草、伏龙肝等。

    脾失健运者,虚寒为患

    主症:胃脘隐隐作痛,喜温喜按,空腹及遇冷痛重,时或泛吐清水、酸水,胃纳较差,食后腹胀,倦怠乏力,手足欠温,大便溏薄或见潜血,舌质淡嫩,苔白润,脉虚缓或沉细。治宜健脾益气,温中和胃,予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白芍、党参各15克,桂枝、炒香附子、高良姜各10克,蒲公英各30克,炙甘草6克,生姜5片,大枣5枚。
, 百拇医药
    气血两虚者,需顾及心神

    此型常见于“十二指肠溃疡”,症见胃脘隐痛,或悸痛,或嘈杂,每于餐前饥时加剧,得饮食后则缓解,倦怠乏力,或大便隐血,或体虚胖而动则汗出,或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或心悸气短,或虚烦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或虚大。治宜补脾益气,养血安神,予归脾汤加蒲公英、石菖蒲。

    归脾汤加石菖蒲治疗饥时腹痛,最早见于陈修园《时方妙用》;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南省中医名宿刘天鉴先生即介绍过用归脾汤治愈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经验(见《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湖南科技出版社1980年出版)。笔者学习先辈经验,以归脾汤加减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见有“饥时胃痛”证者,经多年临床证实,确属有效。

    另外,笔者治疗消化性疾病,喜用大剂蒲公英。考蒲公英为消痈疗疡之专药,归胃、肝二经,性虽寒凉而味微苦且甘,清热抑菌而不损胃气;近贤章次公先生及其高足、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均推崇此药治疗消化性溃疡之良效;现代药理实验研究,亦证明该药不仅具有抑菌作用,且对实验性胃溃疡及胃黏膜损伤具保护作用,能显著抑制大鼠的胃酸分泌。
, 百拇医药
    此外,消化性溃疡为多因素长期影响、反复发作而形成,故久病久痛而致血瘀损络、郁热伤阴的情况亦不少见。余对久痛血瘀者,喜用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对郁热伤阴者,习用百合汤合一贯煎加减治疗,常能取得较好疗效。

    验案举隅

    周某,男,51岁,1997年9月12日诊。胃脘部隐痛及嘈杂不适反复发作约2年,发作期以每天晚餐和午餐前尤为难受,得食后有所缓解。近十来天因工作繁忙而又生气,出现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心悸气短,大便溏泻而色黑等症,因同事提醒他近来脸色不好方来就诊。刻诊:除上述表现外,尚见面色萎黄,手足欠温,爪甲无华,舌质淡胖边见齿印,苔淡黄稍腻,脉细数。查血及大便的阳性指标:血色素8单位,大便隐血强阳性,查肝功能正常,B超检查:除胆囊小结石外,余无异常。急予补脾摄血之黄土汤加减:黄芪、仙鹤草各30克,生地、白芍、党参、阿胶(烊化分冲)各15克,白术、黄芩各12克,黑炮姜、炙甘草各8克,另:灶心土60克打碎,以沸水冲泡静置后,取其澄清之水煎药内服。此方先后服完5剂,精神及面容均有明显改善,大便亦逐渐成形而转为黄色,9月18日查大便隐血为阴性。但仍于每天晚餐前及晨起时剑突下觉嘈杂难受,进饮食后则缓解,不耐劳累,动则汗出。于9月21日经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1.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约0.3厘米×0.5厘米,疡面凹、覆以白苔,疡周充血)。2.胃及十二指肠球炎。即予归脾汤加味治之,方药:黄芪、蒲公英各30克,党参、白术、酸枣仁、龙眼肉各15克,当归、石菖蒲、乌贼骨各10克,木香、炙甘草各6克,炙远志4克。服5剂,饥时胃脘部不适即消失,食欲增加,精神渐振。继予本方加减,先后共服三十余剂,诸症痊愈,面色红润,精神健旺,至今已十余年,未见复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