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炎和脑病 > 脑瘫
编号:11770729
脑瘫患儿和妈妈别再哭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121期
     相信无论是谁,看到这位脑瘫患儿妈妈的来信都会动容。信里包含着一个家庭太多的痛苦与期望。我国有2岁至13岁的脑瘫患儿400多万人,意味着有400多万个痛苦的家庭。本版特别约请两位专家帮助这位脑瘫患儿母亲,请他们撰文,希望在5月19日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对诸多的脑瘫患儿及其家庭有所帮助,让脑瘫患儿和他们的妈妈坚强起来,别再哭。 ——编 者

    报社编辑:

    您好!自看了贵报4月24日刊出的脑瘫患儿治疗专题文章后,我感到有一肚子问题要问、“苦水”要说。我的女儿今年9岁,是个脑瘫患儿,一条胳膊和两条腿动不动就痉挛得硬梆梆的,所以她几乎无法走路,连自己穿衣服都困难。

    9年来,我带她几乎跑遍了全国治疗脑瘫的医院,几乎花尽家中的存款,中医、西医……给她治疗过的医生不下十几位。但都没有明显效果,即便是治疗时有一些效果,回家后很快又退回原样了。我女儿吃得并不少,但始终是那么瘦弱。为了她,我已累得精疲力竭,但看不到任何希望。我几次想遗弃她,但一看到女儿那双懂事的眼睛,我便忍不住眼泪直流,怎么也狠不下心来。有时,我越想越绝望,甚至有过带着女儿一起自杀的念头。您看我该怎么办?帮我想想办法,救救我女儿吧!谢谢!
, http://www.100md.com
    山西省忻州市北关村 吴春霞

    2009年4月30日

    患儿康复期望要合理

    □ 程丽雅 北京残联神经伤残康复中心主任

    当自己的孩子被确诊患脑瘫时,整个家庭成员的心灵都会像是受到一场灾难的打击。但在痛苦之后,患儿的父母一定要振作起来,给孩子坚持科学治疗。而科学治疗的基础是要了解、帮助脑瘫患儿,尤其是对其康复要有合理的期望值。

    康复期望要合理

    为什么很多家长对脑瘫患儿放弃治疗?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脑瘫患儿康复的期望不合理。有的家长期望值过高,在治疗中达不到,就产生挫败感而放弃治疗;另有家长自从得知孩子患脑瘫开始,就对康复不抱期望,根本就不治疗,这样期望值过低会延误治疗。
, 百拇医药
    家长合理的期望值是:尽可能减轻脑瘫患儿运动伤残,同时培养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及健康心理,使其能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能接受正常的教育,拥有走上社会的一技之长。

    脑瘫孩子要补充营养

    为什么脑瘫患儿多瘦弱易生病?

    一是由于脑瘫患儿肌张力高、姿势异常、手足不自主运动等导致能量消耗多;易出汗,每日丢失的钠、钾、钙较多;活动量少,日光照射时间不足,导使缺钙。

    二是一些脑瘫患儿咀嚼、吞咽困难,又经常流口水,使食物的消化受到严重影响,只能吃流食、半流食,影响了一些营养物质及铁、锌等微量元素的摄入。

    三是脑瘫患儿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且运动量小,所以胃肠蠕动少、胃液分泌少,导致患儿经常便秘,使食物营养的吸收受到很大影响。
, http://www.100md.com
    因此,家长应该特别关注脑瘫患儿的营养补充。脑瘫患儿应少食多餐,饮食要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纤维,并应含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还应注意补充钙与维生素D,以防止骨质脱钙。这类患儿的饮食应具备“烂”、“细”、“鲜”、“软”四大特点。

    孩子“心病”也要治

    为什么脑瘫患儿的性格“很怪”且“难管”?

    脑瘫患儿由于运动功能落后于正常儿童,大部分时间只能呆在家里与父母在一起,不能像其他儿童那样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所以脑瘫患儿容易产生孤独感、自卑感、情绪抑郁。还有,一些脑瘫患儿因受到过度照顾、袒护而与集体疏远,常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并可能使智力发育受累。因此家长要关注对脑瘫患儿心理问题的治疗。目前对脑瘫患儿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心理咨询、认知行为治疗、运动治疗及社会支持。

    家庭康复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 宋万波 北京尔康医院院长

    对于脑瘫患儿的治疗来说,家庭康复治疗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贵在坚持。家长可按照以下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

    头部控制

    头部控制训练可增强患儿自我控制头部的能力,为改善肌肉功能、完成日常活动做好准备。抬头训练应在俯卧位、仰卧位和坐位交替进行。

    俯卧位抬头训练 患儿俯卧在枕头上,双腿伸直,双手前伸。家长位于患儿头部前方,将颜色鲜艳、可发光或发声的玩具放在患儿头部前方或上方,鼓励患儿抬头看玩具并伸手抓玩具,同时说“抬头”。若患儿不主动抬头,家长可用手指叩击患儿颈后,诱导其抬头。

    仰卧位抬头训练 患儿双下肢屈曲,头、躯干摆正。家长双手握住患儿肘部,缓慢将患儿拉起,当患儿的头稍有后仰时停止。
, 百拇医药
    坐位头部控制训练 患儿双腿分开,坐在家长的大腿上。家长通过与患儿做游戏,使患儿练习抬头、低头和转头。

    翻身

    通过多种方法训练患儿翻身,可扩大患儿的活动范围,为练习爬做好准备。

    由下肢带动翻身训练 患儿仰卧, 家长位于患儿双脚下方,双手交叉,握住患儿的双踝关节,同时说“翻身”,辅助患儿用双下肢带动身体转为侧卧位;患儿俯卧,双上肢伸向头前方,家长双手握住患儿双踝关节,同时说“翻身”,辅助患儿用双下肢带动身体转为仰卧位。

    坐位

    坐位训练可加强患儿保持坐姿和平衡能力,使患儿在坐位时能完成进食、学习等活动。训练时,尽可能让患儿摆正头、挺直背进行各种活动。

    矫正异常坐姿训练 患儿取坐位,双下肢分开。家长坐在患儿对面,用双腿轻压患儿双膝,使其下肢伸展。家长用双手握住患儿肘关节,使患儿抬头、挺直背,保持坐位。家长要注意避免牵拉力量过大引起患儿肩关节半脱位。
, 百拇医药
    椅坐位训练 患儿坐在高背的靠椅上,双腿用布垫分开,双脚踩在踏板上。在患儿胸前放一小桌,桌上可放一些玩具,使患儿双手在桌上自由活动。此训练适于重度手足徐动的患儿或年龄在1岁以内的小儿。

    骑坐位训练 此训练适于下肢肌肉痉挛内收的患儿。患儿取坐位,双下肢分开,骑坐在长条凳子上。两脚踩在地面上,放平。伸出双手,轻扶凳面,保持坐位。

    爬行

    患儿通过爬行训练,可提高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能力,同时为站立和行走打好基础。

    辅助膝部爬行训练 患儿用手和双膝支撑身体,双上肢要伸直。家长用双手握住患儿膝后部,帮助其练习爬行。

    辅助髋部爬行训练 患儿用手和双膝支撑身体。家长抬起患儿髋部,帮助患儿练习爬行。
, 百拇医药
    辅助踝部爬行训练 家长位于患儿后方,双手握住患儿脚踝。家长诱导患儿向前移动,令患儿先伸出一只手,然后紧接着前移对侧下肢,左右肢体交替进行训练。

    站立

    站立训练可延长患儿站立时间,提高站立平衡能力,促进髋关节发育,为行走做好准备。

    用器具辅助站立训练 家长用带子将患儿腰部适当固定。然后,家长再用垫子将患儿双腿分开,与肩同宽;患儿双脚平放,保持站立。在患儿胸前放一桌子,可让患儿在桌子上玩玩具,提高双下肢的负重能力。

    站立稳定训练 患儿站立,双手扶在桌子上,双脚平放。家长位于患儿后方,双手扶住患儿骨盆两侧,使其保持站立稳定。

    平行杠内站立训练 患儿站在平行杠内,双手分别握住双杠,保持站立。
, 百拇医药
    由坐位站起训练 家长位于患儿前方,双手扶住患儿膝关节。让患儿反复由坐位站起来,练习坐位至站立的姿势转换。

    步行

    步行对患儿建立自信心及参加各种活动十分重要。训练时应及时矫正患儿出现的异常步态并注意安全。

    平行杠内步行训练 患儿站在平行杠内,双手分别握住双杠。一是家长位于患儿身后,双手扶住患儿一侧膝关节和踝关节。家长让患儿另一条腿屈膝、抬起;然后,足跟先着地,脚掌后着地。二是家长位于患儿身后,身体紧靠患儿。家长用腿推动患儿双腿,使其前行。

    下台阶

    下台阶训练可提高患儿行走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对适应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跨步训练 患儿在平衡杠内,练习跨过高低不同的木块步行,提高行走能力。
, 百拇医药
    辅助上下台阶训练 上台阶时,家长由后方用双手分别扶住患儿髋部和肩部,帮助患儿练习,训练中可逐渐减少帮助,直至患儿能独立上台阶。下台阶时,家长由前方扶住患儿的髋部和膝部,帮助练习。

    用拉环引导上下台阶训练 家长在患儿前方,用拉环引导患儿上下台阶。

    独立上下台阶训练 躯干控制较好及上、下肢活动较自如的患儿,可单手扶阶梯扶手上下台阶。患儿独立上下台阶时,也应进行保护,即患儿上台阶时家长站在其后方、患儿下台阶时家长站在其前方。

    家长在家庭康复治疗时,应细致观察患儿的进步,及时鼓励,使患儿乐于进行康复治疗,尽量培养患儿的主动运动能力。,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