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71015
中医药人才培养要面向国内国际市场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113期
     有“伟哥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弗里德·穆拉德教授,日前应江苏常州第一人民医院之邀在常州讲学时表示,中医的神奇令他对中药非常有兴趣,他非常期望在与中国的交流中觅得中医人才加入他的研究团队,一起推动中药的发展,造福全球的人类。(《中国新闻网》4月22日)

    据报道,弗里德·穆拉德教授自己表示,他因亲眼目睹了中医药的独特疗效,而坚定了研发现代中药的念头,因此拜托大家为他推荐中药方面的人才。相信弗里德·穆拉德教授不是在跟中国人开玩笑。

    不过,面对弗里德·穆拉德教授的盛情邀请,也许有人把之视为玩笑一笑了之,这也就罢了。如果我们是真正的关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人,就应该扪心自问:目前国内是否具有可以与世界交流的中医药人才呢?面对像弗里德·穆拉德教授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向国内中医药人才抛出的橄榄枝,我们是否敢接和有能力接呢?我们对于弗里德·穆拉德教授的沉默正说明这样一个事实:人才缺乏让中医药很无奈。

    很显然,中医药要想走国际化道路,与世界顶级的医药界人士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具有对中医和西医都很精通的人才。否则就会出现以下两种结果:一是只知中医药而对最新的现代医学进展知之甚少,只能是自己说自己的,别人不知你所云;二是对现代医学熟知,而对中医药了解不足,最终就会难以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只有对中医和西医都很精通,才能够架起一座桥梁,真正与世界进行交流和合作。

    目前的现实是国内这方面的人才极度缺乏。前不久,在美国马里兰州全球最大的卫生科研机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召开的“抗病毒性流感峰会”上,钟南山院士向外国专家们大谈中药产品板蓝根的抗病毒功效,被称赞“对中药产品走向国际有着重大意义”。(《南方日报》3月28日)然而,毕竟国内像钟南山院士这样精通中西医,而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是少之又少。

    最可怕的是,目前对于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还处在争论之中:对于中医药的科研,有人这样质疑:“数千年来,在临床上行之有效的中医药难道还要小白鼠点头吗?”对于中药院校开设的西医和英语课程,还有人如此质疑:“非中医药课程占用的时间太多,那些课程对中医药学生培养很不利,可能根本没用!”对于中医药人才出国留学,更有人如此看待:“国内的中医药水平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中医药学生留学就是天大的笑话!”

    类似的看法还有很多,笔者不用在此一一列举。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医药同样会受到世界的关注和重视。也许当我们今后面对像弗里德·穆拉德这样的国界人士盛情邀请时,而我们却没有能与之对话的人,那才是中医药最大的悲哀。

    最近的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培育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我们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应该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这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李 勇),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