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23353
西藏采药记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64期
     8月21日,告别持续高温的上海,飞机降落在拉萨贡嘎机场,西藏采药之行就此开始。下午时分,高原的阳光明晃晃的有些刺眼,但走出候机厅仍然感到阵阵凉意,穿的短袖衬衫与环境有些不大相称了。还是工作要紧,机场离市区还有大约60公里的车程呢,争取在下班前赶到西藏藏医学院才是。

    西藏藏医学院

    西藏藏医学院是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培养高层次藏医药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建校近20年来,共培养了上千名藏医药学毕业生。学院位于拉萨布达拉宫东北面,面积不算大,但藏医药专家云集,学科门类齐全。

    一进入极冨民族特色的学院大门,正对着的是一尊玉妥宁玛·云丹贡布的大型雕像,玉妥宁玛·云丹贡布在8世纪末所著《四部医典》是藏医药学的经典之作,对藏医药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院已故老院长措如·次朗教授则是当代藏医药学界的杰出代表之一,曾任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常务副会长和西藏佛教协会副会长等职。他一生撰写了《四部医典注释》等藏医药学论著多部(篇),为藏医药学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http://www.100md.com
    藏医学院与内地兄弟院校交流频繁,上海中医药大学是该院对口援助单位之一,在科研工作、援建项目、教师进修等方面两校之间多有来往。我也不是第一次来,走在校园里感到既熟悉又亲切。左边就是“逸夫楼”,老朋友嘎务副教授正在楼下等侯。嘎务老师自小拜师学习藏医药学,尤其在藏药的辨认与野外采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以前曾一起出过野外,因此对接下来的合作充满信心。

    夺底沟

    藏医药学历来重视野外采药认药的实践活动,以及相关知识的传承。数百年来,在藏历七月到拉萨东北部的夺底沟等地进行野外采药认药实践教学的传统一直得以延续。如今西藏藏医学院在夺底沟建有学生认药实训基地,每年夏季在基地开展野外采药教学活动。因此,夺底沟也是我的必去之地。

    一大早,藏医学院的车便在宾馆外面等候了。

    进了沟,车颠簸得厉害,不久,干脆停了下来。原来小河涨水,车开不过去,大家只好搬石头填路。如果是内地这点活算不得什么,可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沟里不大容易。事后想起来,真不好意思,年近6旬的嘎务老师和司机两人专拣大的石块往水里填,而我在旁边只能慢慢悠悠地出点小力气,就这样还是气喘头晕了。
, 百拇医药
    过了这一关,车又走了一段就再也无法前行。山顶海拔5000多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看来只能徒步上山了。

    高原的天气多变,一片乌云飘来立刻变了脸,赶忙撑起雨伞,岩石后面躲一躲。雨水很快变成了冰雹,天上地下白茫茫的一片。正在犯愁今天的工作是否还能进行,嘎务老师安慰我说,没事。果然一会又是阳光灿烂。

    夺底沟的生态环境果然很好,高山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在这里可见到数百种常用的藏药材,作为传统的藏药教学基地的确名不虚传。8月正是大多数植物开花结果的季节,山坡上有开紫红色花的桑第(獐牙菜),有开蓝紫色花的解吉那保(秦艽),有开白色花的尼罗(叉枝蓼),有结红色果实的塔未扎哇(天南星),种子外面有红色苞片包被的才屯(藏麻黄)等等,让人兴奋不已。

    傍晚,当满载而归时,一天的辛苦早已抛在车后面了。

    那兰扎寺
, 百拇医药
    位于林周县境内的那兰扎寺,规模不大,知名度也不及西藏那些天下闻名的大寺院。此次有机会造访,却留下深刻印象。

    在寺院内见到一尊塑像和灵塔时,藏族同行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这是该寺前主持楚臣坚赞的塑像及灵塔,楚臣坚赞不仅是藏医药学专家,而且是西藏藏医学院老院长措如·次朗教授的朋友。他曾受邀担任西藏藏医学院客座教授,为传承与发扬藏医药学而辛勤工作。如今他们均已谢世,嘎务老师说,两位大师的渊博学识与高尚医德深深地影响着大家,他非常崇拜措如·次朗教授和楚臣坚赞教授。

    那兰扎寺内还有一所特殊的学校——五明文化学院,由楚臣坚赞主持创办。在学院里学习藏医药学知识是学员们很重要的一部分功课,即学习“大五明”中的“医方明”内容。不巧,当时正在放假,看不到一个学员。听介绍,学院平时对学员管理非常严格,这从经堂里一字排开摆放整齐的绛红色袈裟中可见一斑。

    那兰扎寺坐落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坡上,远离城镇,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又艰苦。他们是怎样受得清苦,耐得寂寞,长期潜心研修学问的?又如何出了像楚臣坚赞这样的藏医药学专家?我心中充满疑惑的同时也充满了崇敬之情。
, 百拇医药
    当雄县

    当雄县以纳木措圣湖、念青唐古拉雪山、羊八井地热资源等而闻名。

    那天,离开拉萨车向北而行,一路上,窗外的天空纯净而湛蓝,偶尔飘过来一朵白云仿佛伸手可及,远处的“神山”——念青唐古拉雪山时隐时现,青草丛中牛羊点点,一幅藏北高原的大自然画卷!

    接近中午到达当雄时,先考察了县医院。医院不仅有西医科室及现代化诊疗手段,如B超、心电图仪及放射科、理疗室、西药房等,藏医科、藏药房在医院的日常医疗活动中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我还特地参观了藏药房,药斗、药斗架的形状和中药房的没有多大差别,但上面装饰的色彩与图案民族特色浓郁,每个药斗外面则是用藏文书写的药名。

    午饭后去了那根拉山。

    下车的地方,海拔已经有5100多米,嘎务老师叮嘱我不要再往上走。以前还没有上过这样的高度,只好慢慢行动,倒也感觉没事,胆子也就愈发大了起来。
, 百拇医药
    由于海拔的原因,周围生长的植物大多矮小,走走看看,仔细寻找,发现了不少藏药标本。那个白色花瓣上有2个橙黄色斑点的叫达厄(黑蕊虎耳草),花的外形像一只小鸟的叫当日丝哇(尖突黄菫),浑身长满刺的叫才温(多刺绿绒蒿),花冠像一口钟但口平时不大肯张开的是冈嘎穹(乌奴龙胆)……

    尽管还是8月份,这里的气温已经低得穿一件厚的大衣感觉还有点冷。再看看这些植物王国里的精灵,在生命的花季里,尽情展示着自己的风采,这不得不让人感叹高山植物高超的适应性和顽强的生命力!

    我们还去了墨竹工卡县、雄巴拉曲神水藏药厂和其他一些地方,因此又有了更多的收获与更多的回味。

    感悟藏医药学真谛,并发扬光大,使其更好地造福苍生,是所有热爱祖国民族医药学的人共同的心愿。我们的工作微不足道,但不可以懈怠,我和藏族同行约定来年再见。, 百拇医药(赵志礼 上海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