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23323
社区医院吸纳人才应因地制宜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64期
     最近几年来,常有一些医学毕业生向我诉苦说毕业后找工作难。因为几乎每家医院(包括民营医院)都要求求职者毕业于名牌大学、本科或研究生以上学历,有的医院甚至要求求职者有一至三年的临床经验、执业医师或医师以上职称——这对于刚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谈”。为此他们只好降低要求,把目标锁定在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可是这些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也“不含糊”,对求职者虽然没有上述诸多要求,但却要求他们交纳三至八万元的所谓“赞助费”,否则一切免谈。他们虽然学历或毕业院校达到要求,但三至八万元对于刚出校门的医学生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况且他们大都来自贫困山区,家境并不富裕,其中有些人更是靠借债来读书的……

    听罢他们的一番诉说,笔者感慨良多。诚然社区医院为了生存与发展不惜打出“人才牌”,以显示其人才优势,这本无可厚非。但众所周知的是,高学历高职称并不一定代表高水平、尤其是高临床能力;而临床经验的积累、执业医师资格和职称也更须在工作过程中经参加相应的考试取得;对于学有所长或持有家传绝技者,则更是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所急需的实用型人才。故笔者以为各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应对他们敞开大门,给他们尤其是学有专长和持有家传绝技者提供一个施展才干的舞台,并与所在医疗机构内的高学历高职称者优势互补,方为双蠃之举。

    当然,笔者也清楚,在医学科学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日趋剧烈甚至“白热化”的今天,各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要吸引患者前来就诊,高学历、高职称和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人才必不可少,这是当今医疗卫生界吸纳人才的主流。但如上所述,高学历、高职称等并不一定代表高素质、高技能和高临床工作水平。研究生、博士生甚至有的教授下到临床一线,也不一定就能治好患者的病(除外疾病本身的复杂性),这是确有先例的——其原因我想大概是一些高学历、高职称者长期习惯于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验室科研,而不具备一定的临床思维,不能适应面对患者之故。

    此外,有的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要求求职者年龄在三十五至四十五岁之间也不现实。须知读十几年的书可以取得大学本科、研究生甚至是硕士、博士文凭,但从医十几二十年却不一定就能成为“名医”。因为三十五至四十五岁在医术年龄上还属于“青少年”,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医生如没有好的上级医生带教、无进修机会、无良好的科研环境,想成为“名医”则比登天还难,更何况是刚出校门的医学毕业生?

    再说,患者无论是到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或其他大中医院就诊,他们首先是要求医生能把自己的病看好;其次是要求能花最少的钱治好自已的病。各医院尤其是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要为人民健康服务和参与市场竞争,除要注意吸纳高学历、高职称或高年资人才外,还应把目光投向初出校门、朝气蓬勃、学有专长或持有家传绝技并确有发展潜质的新人,以为本单位增添“新鲜血液”,以利于本单位人才梯队的形成与衔接,从而促进本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http://www.100md.com(陈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