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04 > 正文
编号:11714230
脑卒中后中枢痛的诊治.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22kb)。

    脑卒中后中枢痛的诊治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

    王 寅

    定 义

    脑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ain post-stroke CPSP),系指各种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疼痛。疼痛可以波及整个半侧身体,也可以波及面部或单肢或单肢的一部分。

    疼痛表现为烧灼样、撕裂样、刀割样剧烈疼痛,也可表现为持续性隐痛及各种性质的疼痛。可因某种刺激而诱发加重(外界强光、强声、躯体或内脏不适、甚至情绪激动等。

    美国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本病占脑卒中患者的15%。

    1983年Gneiff首先报道1例累及丘脑的脑血管病病人产生了患侧肢体疼痛。

    1891年Edinger发现感觉通路投射到丘脑,从而证实了存在中枢痛的论点。

    脑卒中后中枢痛主要的中枢受累部位是丘脑,其次是内囊后肢,皮质或皮质下白质、延髓。中枢疼痛与脑的病变部位有关,也与感觉纤维投射通路有关。

    疼痛的属性

    ? 不同类型的疼痛,显然具有不同的中枢和外周机制。

    ? 疼痛究竟是不同疾病所共有的症状,还是它本身就是一类疾病?它是否具有共同的本质?目前无法理解和解释高度进化的生物体,何以允许慢性疼痛这样一种除了造成痛苦之外别无意义的现象存在。

    ? 从科学理论的简单性角度出发,我们认为疼痛应该具有共同的本质,而且它应该对生物具有一致的明确意义。

    疼痛的主观特征性

    ?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它与外界伤害性刺激并不一定有严格的关系。有些并无明显伤害刺激来源的患者,却出现了严重的疼痛症状。

    ? 疼痛的实质:机体的外界或内部环境产生了异常变化,前者即伤害性刺激,而后者即各种功能异常。这些变化反应到中枢神经系统,最终上升到意识水平,就产生了疼痛的感觉。其他所有运动、情感和认识反应都是继发性的。

    病 因 学

    脑血管病变累及的动脉分为两大组:颈动脉和椎动脉卒中,约80%梗死出现在颈动脉区。尤以丘脑腹后部和延髓梗死最为多见。蛛网膜下腔出血因未伤及脑实质,很少发生中枢痛。

    与中枢痛有关的部位:延髓外侧、丘脑、内囊后支、皮质下的和中央后回内的皮质区。

    病理生理学

    一、相关机制假说

    1、过敏灶 2、神经元的去抑制 3、脊髓丘脑通路内的病变 4、解除丘脑网状核行使的抑制

    5、细胞痛 6、交感神经的机制

    二、丘脑在中枢痛的抑制作用

    只有丘脑病变累及了腹后丘脑区才产生中枢痛。关键靶位是丘脑的腹后下核。

    临 床 表 现

    一、特征性疼痛

    1、疼痛的定位

    难以准确定位,可累及整个半身或仅累及一只手,可与感觉异常的范围相同或小于此范围。

    2、疼痛的性质

    中枢痛性质无特异性,烧灼痛最常见,皮质浅表病变者常为撕裂痛或刀割痛。

    3、疼痛的强度

    中枢痛强度的变化范围从低到高,极不相等。易受外部躯体的影响或心理刺激的影响。

    4、疼痛的发作时间

    多数疼痛发生在卒中后2-3周之内,个别6个月后。随病程痛可渐减,但亦可持续一生。

    5、影响中枢痛的刺激

    皮肤刺激、身体运动、内脏刺激、精神和情绪的改变等。

    异常疼痛:触、轻压,或中等温热或冷所诱发的疼痛,常见与中枢痛的患者。

    CPSP患者在身体一般运动时疼痛可加剧,绝对静止即无痛。膀胱直肠的充盈、突然恐惧欢乐,大声吵闹或强光之后,疼痛可立即加重。

    忧虑或抑郁可加重疼痛。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CPSP以烧灼痛和挤压痛为 多见

    2、疼痛发生在卒中后3个月内

    3、感觉上,患者很难区分尖锐和迟钝、冷和热刺激

    4、躯体内外因素可使疼痛加剧,放松后缓解

    5、60%的病人有触摸的异常疼痛

    6、疼痛一般不影响入睡

    (二)、鉴别诊断

    应与伤害感受性和心理性中枢神经疼痛进行鉴别。患者可有1种以上的疼痛存在。如:伤害感受性的肩痛在卒中病人中相当常见,有时可以跟卒中后中枢痛同时存在。

    心理因素尤为重要,卒中本身可导致抑郁,但卒中后疼痛绝对是器质性病变而不是精神所致。

    二、神经病学的症状和体征

    (一)、感觉异常

    1、感觉减退

    2、感觉过敏

    3、感觉迟钝

    4、麻木

    5、放射

    6、反应潜伏期延长

    (二)神经生理学检查

    本病影响脊髓丘脑通路,而周围传入刺激可激活该通路。观察由此传入刺激所诱发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是有意义的。该电位有长的潜伏期,与温度和疼痛的敏感性异常相一致,但与触觉和震动觉的敏感性不相符。

    治 疗

    本病治疗相当不易,目前尚无一种普遍有效的治疗方法。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常可获得更好的疗效。治疗通常只会减轻疼痛而不能完全解除疼痛。

    目前常用抗抑郁、抗癫痫药物,传统止痛药包括鸦片类则是无效的。一般在药物治疗失效后才考虑尝试手术治疗。

    经皮神经刺激(TENS)作为基本的治疗,可用于振动敏感性尚未丧失的病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22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