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00449
30克烹调油如何应付一天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36期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烹调油食用量为每人每日25克。最近一次北京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民人均食用油量54.6克,比推荐量高出一倍多。

    膳食中食用油吃多了不行,不吃油也不好,脂肪除了为我们身体提供热量、维持正常体温、对重要器官提供保护的功能外,还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吸收,为我们身体提供必需脂肪酸。

    为帮助居民家庭科学限制食用油量,北京市政府向全市每个居民家庭发放容量525克、为3口之家一周的最高食用油量的限量油壶。但是,对于已经习惯无节制使用烹调油的我们,每天25~30克食用油显然捉襟见肘,重新认识食用油、少用油、用好油变得至关重要。

    食用油形色种种有内涵

    不同来源的植物油营养价值略有差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不含胆固醇,同时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只是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比例不同。植物油熔点低,常温下一般呈液态,消化吸收率高。大多数植物油也富含维生素E,并有一定数量的维生素K。常见几种植物油的营养价值如下:
, 百拇医药
    花生油:最贴近大众,口感最好,花生油含有大量油酸、亚油酸、卵磷脂等营养成分,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0%。价格比橄榄油、茶油低,更耐高温。

    茶油:野生山茶子榨的油,茶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高达79%,仅次于橄榄油,对中老年朋友而言是值得推荐的食用油。

    橄榄油:首选油,富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及维生素K、维生素E等。橄榄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的含量高达83%。单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患大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豆油:其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较低,约为20%左右。它在高温下不稳定,不适合用来高温煎炸,往往被加工成色拉油。豆油和橄榄油交替使用,可有效补充豆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不足。

    菜子油:人体对菜子油的消化吸收率较高,但部分菜子油中含有较高的芥酸,影响其营养价值。
, 百拇医药
    调和油:由脂肪酸比例不同的植物油脂搭配而成,可取长补短,具有良好的风味和稳定性,价格合理,适合于日常炒菜使用。

    此外,还有动物油,熔点较高,常温下一般呈固态,消化吸收率不如植物油高。动物油所含的维生素E不如植物油高,但含有少量维生素A,值得注意的是动物油的脂肪组成以饱和脂肪酸为主,过多摄取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脂,会增加血液中胆固醇中性脂肪,引起血脂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因此不宜大量食用。

    选油用油有说道

    知道了每种油不同的营养价值,合理选择搭配那就要看一家之主的真本事了:

    1.到正规商场选择安全的油,即卫生学指标、工艺及质控标准严格满足国家标准。

    2.经常搭配食用不同品种食用油,注意选择脂肪酸数量及构成比合理的油脂,如橄榄油、茶油等,具体做法是:在食用1000克花生油的这段时期内,应配合300克核桃油或红花子油等,偶尔替换和搭配食用高端食用油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 百拇医药
    3.控制烹饪温度,油温不要太高,油温越高,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越快,营养成分流失也越多(正确的做法是在油刚刚有一点烟影子的时候便放入菜肴,或者往油里扔进一块葱皮,四周大量冒泡但颜色不马上变黄,说明油温适当)。

    4.黄油、植物氢化油、棕榈油、椰子油不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食用油范围内,应尽量少摄入。

    5.小瓶装油,远离灶台,存放在阴凉处,以防空气进入油脂氧化。

    6.变个方式少吃油应学会油的计量:1茶匙油大约15克,每人每天不得超过2茶匙(30克)。

    7.从月食用总量上加以控制,3口之家,5升量的一桶油至少要食用两个月。

    8.使用不粘锅、微波炉等少用油的烹饪工具,从而减少用油量。

    9.改变烹饪方法,少用炸、炒、煎,多用蒸、煮、炖、焖、拌。

    10.减少去餐馆、饭店用餐次数。

    油脂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只有做到对食用油的深刻了解,才能即吃出美味又有利于健康,我们的目标是科学用油、少吃油、吃好油。一家人如果有了个明白人,健康就在你身边了。 (徐 静),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