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02 > 正文
编号:11699385
脑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常规.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30kb)。

    脑血栓形成(CT)的诊断与治疗常规

    * 一:脑血栓形成(CT)的诊断与治疗常规

    脑血栓形成(CT)的诊断与治疗常规

    * 诊断

    (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发病的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4)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脑血栓形成(CT)的诊断与治疗常规

    * (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 (6)应作CT或MRI检查发现梗死灶,或排除脑出血、瘤卒中和炎症性疾病等,诊断即可确定;

    * (7)在脑梗死诊断中认真寻找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血液病、烟雾病、Binswanger病等)和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TIA、吸烟、肥胖、血液流变学异常、无症状性颈动脉杂音等),对合并出血性梗死及再卒中进行监测也是必要的。

    与以下相鉴别

    (1)脑出血:

    临床上脑梗死主要应与脑出血进行鉴别,有时脑梗死与小量脑出血临床表现颇为相似,极易混淆;在所有的鉴别要点中,起病状态和起病速度最具有临床意义。但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可与脑出血类似,但起病状态及速度等病史资料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要高度重视,当然CT/MRI检查均可提供确定的诊断。

    (2)脑栓塞:

    * 起病急骤,常有心脏病史,有栓子的来源如风心病、冠心病、心肌梗死、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特别是合并心房纤颤。

    (3)颅内占位病变:

    * 某些硬膜下血肿、颅内肿瘤、脑脓肿等也可呈卒中样发病,出现偏瘫等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有时颅内高压征象,特别是视乳头水肿并不明显,可与脑梗死混淆,CT/MRI检查不难鉴别。

    治疗

    (一):急性期的治疗原则:

    * 1:超早期治疗:首先要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识,认识到脑卒中同样是一种急症,为获得最佳疗效应力争超早期溶栓治疗。

    * 2:针对脑梗死后的缺血瀑布及再灌注损伤进行综合保护治疗。

    * 3:要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

    * 4:整体化观念:脑部病变是整体的一部分,要考虑脑与心脏及其他器官功能的相互影响,如脑心综合征、多脏器衰竭等,重症病例要积极防治并发症,采取对症支持疗法,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 5:对卒中的危险因素及时给予预防性干预措施。最终达到挽救生命、降低病残及预防复发的目的。

    (二):治疗方法

    * 1.超早期溶栓治疗 目的是溶解血栓,迅速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溶栓应在起病6小时内的治疗时间窗内进行才有可能挽救缺血半暗带。

    * (1)尿激酶:常用量25-100万u,加入5%葡萄糖或0.85%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0分钟~2小时滴完,剂量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也可采用DSA监视下超选择性介入动脉溶拴。

    * (2)适应证:①年龄<75岁;

    * ②无意识障碍,但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因预后极差,故即使昏迷较深也可考虑;

    * ③发病在6小时内,进展性卒中可延长至12小时;

    * ④治疗前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20mmHg;

    * ⑤CT排除颅内出血,且本次病损的低密度梗死灶尚未出现,证明确为超早期;

    * ⑥排除TIA(其症状和体征绝大多数持续不足1小时);

    * ⑦无出血性疾病及出血素质;

    * ⑧患者或家属同意。

    * (3)并发症

    * ①脑梗死病灶继发出血:UK是非选择性纤维蛋白溶解剂,使血栓及血浆内纤溶酶原均被激活,故有诱发出血的潜在危险,用药后应监测凝血时及凝血酶原时间;

    * ②致命的再灌注损伤及脑组织水肿也是溶栓治疗的潜在危险;再闭塞:再闭塞率可达10%-20%,机制不清

    * 2.抗凝治疗 目的在于防止血栓扩展和新血栓形成。常用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等

    * 3.可用于进展性卒中、溶栓治疗后短期应用防止再闭塞。治疗期间应监测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还须备有维生素K、硫酸鱼精蛋白等拮抗剂,以便处理可能的出血并发症。

    * 4.脑保护治疗 是在缺血瀑布启动前超早期针对自由基损伤、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代谢性细胞酸中毒和磷脂代谢障碍等进行联合治疗。可采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镁离子、抗兴奋性氨基酸递质、自由基清除剂(过氧化物歧化酶、维生素E和C、甘露醇、激素如21-氨基类固醇、巴比妥类等)和亚低温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23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