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9848
北京中医药文化的特点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72期
     北京的中医药文化,具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她占有中国历史文化与地理区位的优势,是中华多民族文化、医学交流和融汇的中心,具有历史悠久、绵延不断、逐步提升和多元化、高雅厚重等特点。

    宫廷医学流派的传承 由于皇室宫廷在京,太医院的御医多为全国各地奉召的当地名医,代表着当时中医学的最高水平。他们既要供奉皇室贵族的医疗、养生、保健,又要定时向平民百姓施舍医药以防病。其文化特点仍然在于“以人为本”,辨证严谨、务求实效、组方平和、用药轻灵,而且更加重视养生、美容、食疗等。

    丰厚的中药文化底蕴 中药的发现和应用有其独特形式和内容,充分反映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从专供太医院使用的御药房到300多年前北京同仁堂(创建于公元1669年)的建立,都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而同仁堂则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文化理念,享誉中外。

    汇聚与培育了多学派名医群体 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是政治、经济、文化与科技的中心,除了广招天下名医的太医院以外,更多的南派、北派,经方、时方派的名医高手,以及他们的门人、弟子都争先恐后地汇聚于京都,展示其高超的医术绝技,直到现代也依然如此。

    中医传统教育模式与创新的沃土 上世纪初,在“西学东渐”大环境的影响下,北京在中医人才培养方面,在保持传统师承家传教育的同时,创新教育模式开始萌生。在上世纪30年代初已建立了北平国医学院、华北国医学院和中医讲习班等新的教育模式,为新中国中医药教育提供了先导和基础,直到现在已完整地建立了中医教育体系。

    推动中西医汇通 20世纪以来中西方文化的撞击,涉及到中西医学之间的分歧,甚至有些人欲取消中医。然而,在生命科学与中西医学核心理论中蕴含着诸多的交融点。因而在应对中西医学不同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中西医汇通应运而生,推动了中西医学整合的激流,直到现在的中医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学派的产生,中医药学已经取得了120个国家和地区的跨文化的认同。

    此外,由于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在医疗、教育、科研以及学术团体、图书文化出版等方面百花齐放,欣欣向荣,体现了新时期中医“文化复兴”的态势。

    随着中医现代化、中医药学走向世界,北京已成为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广阔天地与窗口。

    (高益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