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17 > 正文
编号:11613517
痤疮的治疗.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73kb)。

    痤疮的治疗

    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

    骆 丹

    寻常痤疮的发病机制

    ? 皮脂腺功能亢进

    ? 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

    ? 微生物的异常生长

    ? 宿主的炎症反应

    事实上目前我们对痤疮发病的确切机制并不十分清楚

    痤疮的发病机制

    Cunliffc分三级

    ? 轻度痤疮-闭合性和开放性粉刺为主

    ? 中度--炎性丘疹和脓疱为主

    ? 重度--结节及炎症性囊肿为主

    痤疮的治疗

    ? 系统治疗(抗生素疗法、性激素疗法、维甲酸疗法)

    ? 局部治疗

    ? 其它治疗

    系统治疗:

    ? 中、重度的痤疮

    ? 轻度痤疮:

    - 有形成瘢痕趋势

    - 心理负担承重

    - 有可能形成明显的色素沉着

    - 求职困难

    ? 常联合应用外用药物

    ? 疗程:通常为数月或数年(维持治疗)

    必须对患者强调疗程?

    ? 抗生素:6-12月-间歇使用?

    ? 性激素:1-6年?

    ? 维甲酸:4月?

    抗生素治疗的现状

    ? 应用最多,但疗效常常令人失望

    ? 目前缺乏剂量-疗效的研究

    ? 那种药物作为第一线药物具有经验性和习惯性

    抗生素治疗机制

    ? 抗菌,减少P.acne数量

    ? 抗炎作用

    - 减少炎症性细胞因子释放

    - 调节补体激活途径,减少白细胞趋化

    - 减少超氧基团产量

    目前医师在选择抗生素时的依据:

    ? 出版/发表的文献中提到的有效药物

    ? 治疗原则

    ? 处方习惯

    ? 事实上医师在治疗过程中不太考虑耐药问题

    治疗方案和耐药问题

    ? 大多数国家里,均超过100种治疗选择(单独应用或联合用药)

    ? 那些方案能引起耐药、那些不引起?那些是有效的?

    ? 治疗具有很大的经验性和习惯性

    ? 耐药的情况现今更明显

    ? (有否考虑糠粃孢子菌?)

    系统用药的问题

    ? 组织中药物浓度会超过敏感菌的MIC,但难以超过耐药菌的MIC

    ? 系统用药后皮肤菌量开始会迅速减少,但不久会迅速恢复:产生耐药

    ? 由于痤疮的疗程长,耐药很容易发生

    ? 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能发生耐药,其发 生耐药依次为红霉素、氯洁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磺胺药,美满霉素及氧氟沙星较少耐药

    耐药菌的意义

    ? 尽管P.acne不是最重要的机会菌也极少引起感染,但在炎症性痤疮中的确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与临床相符合。

    ? P.acne能在皮肤表面繁殖吗?

    ? P.acne是毛囊中的永久寄生菌还是临时寄生菌?

    ? P.acne在毛囊中的出现意味着什么?感染还是共生?

    那些人可能会携带有耐药P.acne

    ? 长程连续的抗菌治疗者

    ? 治疗反应差者

    ? 复发患者

    ? 依从性差的患者

    ? 既往在门诊有过长期治疗病史者

    不太可能携带耐药P.acne

    ? 未经任何治疗的患者

    ? 治疗反应良好的患者

    ? 既往使用非抗菌治疗的患者

    性激素作用机制

    ? 精确机制不明

    ? 减少血浆睾酮和脱氢异雄酮的产量

    ? 减少皮脂腺细胞中双氢睾酮的转换

    ? 皮脂分泌抑制与CPA存在剂量关系

    性激素治疗

    ? 雌性激素+醋酸环丙孕酮(达因)

    ? 雌性激素+氯地孕酮(belara)

    ? 安替舒通(非性激素)

    ? 外用治疗通常无效

    维甲酸(Isotretinone)

    ? 严重的痤疮

    ? 常规治疗无效的中度痤疮

    ? 明显的瘢痕形成而且病情进展(无论痤疮轻重)

    ? 明显的心理压力(无论痤疮轻重)

    ? 几种变异的痤疮:

    - 爆发性痤疮、面部脓皮病、G-细菌性毛囊炎

    剂量与疗程

    ? 0.5-1.0mg/kg

    ? 严重痤疮、年轻男性、躯干部痤疮剂量偏大

    ? 开始剂量可从小开始,以后逐渐加大

    ? 疗程4-6月,累积剂量:120mg/kg.

    治疗反应差的原因

    ? 巨大粉刺(维甲酸治疗后):减量/停药、激素、外科

    ? 严重的结节:加用激素(0.5-1.0mg/kg)

    ? 吸收减少:既无疗效也无副反应,加大剂量(超过1mg/kg)

    维甲酸治疗后复发病例

    ? 足疗程的治疗后约有30-40%可能复发

    ? 可以使用外用疗法或口服抗生素

    ? 也可以重复维甲酸治疗

    ? 维甲酸停药后获得长时间治愈原因不明

    其它系统性治疗

    ? 在维甲酸诞生之前,曾有很多种系统治疗药物

    ? 氯苯吩嗪:现很少应用

    ? DDS:无效或微效

    ? 皮质激素:在炎症明显时联合用药(不超过4周)

    ? 非甾体抗炎药物:常和抗生素连用,现很少应用

    ? 抗忧郁药物:

    局部用药时的情况

    ? 理论上局部用药只对用药部位产生影响不会诱发系统耐药,但没有治疗的部位是否会受到影响?

    ? 局部用药其药物浓度可覆盖和超过耐药菌MIC, 因此对敏感菌和耐药菌均产生作用,故耐药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 用于治疗痤疮时药物的浓度较普通软膏要高。

    ? 不能将炎症性痤疮简单的认为是一种感染。

    目前常用的外用药物

    ? 过氧化苯甲酰

    ? 红霉素

    ? 维甲酸

    ? 磷酸氯洁霉素

    ? 壬二酸

    ? AHA

    ? 醋酸锌

    ? 丹参酮

    ? 烟酰胺

    ? 安替舒通

    ? 性激素

    ? 皮质激素

    ? 四环素

    ? 灭滴灵

    ? 氯霉素

    ? 硫制剂

    ? 水杨酸

    局部治疗在痤疮中的意义

    ? 治疗轻度痤疮的首选方案

    ? 中度痤疮的基础治疗

    ? 复发时的首选治疗方案

    ? 在维持治疗和预防复发中具有重要作用

    理想的痤疮外用治疗药物

    ? 高效能透入毛囊皮脂腺内

    ? 局部不被代谢

    ? 最少进入真皮被机体吸收

    ? 高效能地作用痤疮发病的四个因素

    ? 最少的局部副作用

    ? 最好的病人依从性

    如何选择外用药

    ? 根据痤疮发病的四大环节

    ? 痤疮的类型:炎症型、非炎症型或混合型

    ? 痤疮的病情:泛发或局限、炎症程度

    ? 患者皮肤的耐受能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27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