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中医预防 > 治未病
编号:11557803
上工治未病
——读《从求医到求己》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79期
     结识郭志红大夫是在去九寨-黄龙的路上。那天,我们一行数人看完了黄龙顶端的五彩池,便急急忙忙往山下走。天公不美,或雨或雪,加上每个人都有一些高原反应,下山就平添了几分惊险。然而,气短腿软之际,我们却讨论起一些貌似高深的问题。我说文学经典如何重要,郭大夫说咱们老祖宗的医学经典怎样宝贵,越说越投机,越说越激动,以至于下得山来,元气大伤。临上山前,导游就告知我们万万不可激动的,我们却忘乎所以,违反了“山规”,后果自然也就变得严重起来了。

    那次聊天,让我了解了一点郭大夫的为医之道,但真正对她的医学理念熟悉起来,却是在读了她那本新著之后。返京不久,她就把《从求医到求己》一书亲自送到我的手上,并“命令”我认真学习。本来,对于医院、医药、医书之类的东西,我一直是敬而远之的,因为到目前为止,我对我的“医学身体”依然充满着自信。故烟照抽,酒常喝,即使有头疼脑热之微恙不期而至,也是光喝水来不吃药。我相信身体当中的那个自我调节机制。但那次出行,郭大夫凭借其中医练就的“望”功,已把我列入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我的自信心立刻受到了沉重打击。郭大夫赠我大作,大概是要拯救我这种渺视医道的执迷不悟之徒吧。
, http://www.100md.com
    于是捧而读之,果然开卷有益。她说,据权威部门统计,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我被她划入其中,看来不算冤枉。她说,中医的养生理念是“防重于治,培育正气”。她说,药之害在医不在药,故人们对中药怀有成见,并非中药本身的问题,而是医生的水平问题。她说,脏腑养生以脾胃为本,“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没有吃冰镇饮食的条件,从而也未形成这种基因,近20年来冰镇饮食日渐丰富,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口福,却给没有做好准备的胃肠增添了负担,由于寒凉伤胃,致胃气受损后胃中食物不化,积而生热,越发增添了虚火”。她说,每个人都可能陷入养生误区,比如滥用补品即为一例。因为古往今来的实践证明,真正的抗衰老,并不在于应用补品,而在于清理疏通。这本书大到中医学的健康理念,小到煎中药所使用的容器,均有细致入微的解析,着实让我这医学门外汉受益不浅。

    深究这本书中的内容,我又发现了郭大夫对中国古代医学经典的稔熟。书中出自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的理论固然不少,而来自于其他古代名医的养生之道、用药之法也广有涉及。那些相关论述虽是只言片语,但经她解读,却又如同散金碎玉,它们不但增加了书的亮度(说实话,每遇此种文字,我的眼睛总会为之一亮),也让这样的通俗读物有了一种学理的维度。 比如,此书贯穿始终的中医理念是“治未病”,而这个“治未病”的思想便是来自于《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老实说,读到此处,我真有凉水浇背,陡然一惊之感。我们以前往往是有了病才去找医生,却忘了防微杜渐的古训,结果是积劳成疾,积重难返。而中医的治病理念却是要把那些在亚健康状态上徘徊的人拉一把,让他们回归健康,回到生命的正常状态。这么一种治法,显然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也显示出它的高明之处。
, http://www.100md.com
    然而,这种治法,其学理也深,其难度也大。因已病之人,证候往往显豁,便于医生诊断用药;未病之人,却常常不显山不露水,势必会增加治疗的难度。于是,中医除望、闻、问、切之外,还要兼顾患者的性别、年龄、情趣、爱好、生活条件、发病时令、地区差异等等,只有对这些了然于心,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如此说来,做西医难,做中医更难,做一个好中医尤其难。郭大夫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个中滋味,她一定是深有体会吧。

    由此我想到了近年不时出现的中医存废之争。在我看来,指责中医中药不科学者,其实是在用西方人打造的价值观念作为度量衡,这样一来,所得结论自然有失公允。谁都知道,中国的武术也难以纳入西方的评价体系,我们并没有以科学的名义置它于死地,为什么对中医中药却要大打出手呢?郭大夫说,中医学能持续几千年而不衰,关键在于它已形成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比如“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理念,“上工治未病”预防原则,“冬病夏治”的时间医学观念。对于这一套体系,我是深信不疑的。德国思想家本雅明在谈到艺术作品时认为,工业时代的艺术是机械复制的艺术,前工业时代的艺术是富有“光晕”的艺术,两者各有千秋亦可并行不悖。我觉得西医更像是机械复制时代的医学,而中医却蕴含着某种“光晕”。中医在当下中国所面临的艰难处境,似乎也暗合了本雅明的相关论述。但是我想,正像西方现在最流行的是生态美学一样,中医作为一种“生态医学”也理应发扬光大。这个问题说到根上,可能就牵涉到那个辩证命题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

    郭志红大夫是第二炮兵总医院的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也是擅长医治内科疑难杂病的专家。我所在的学校与二炮总医院只有百步之遥。读了她这本书之后,我决定痛改前非。我得不时地去她的诊室里“打扰”她一下,以便进一步体会“上工治未病”的境界。, http://www.100md.com(赵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