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11279
周逸平:应整体研究经脉脏腑相关理论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31期
     □ 周 颖 本报记者

    10月19~22日,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名誉所长周逸平在“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周年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设立的“针灸特色诊疗法的发展与应用论坛”上,作了题为“经脉脏腑相关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和展望”的特邀报告。他介绍了近年来经脉脏腑相关理论研究及在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强调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理论的核心,是中医针灸经络理论现代语言表述的主要内容,需要结合整体研究(如fMRI技术)和分子生物学(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共同探讨经脉脏腑相关的理论基础,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从而体现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医学模式的联系途径。

    周逸平认为,对经脉脏腑相关理论的研究,主要应该从五个方面着手:一经多脏的联系;一脏多经的联系;表里经与相应脏腑的联系;膀胱经背俞穴与相应脏腑的联系;以及经脉脏腑相关与脑联系的特异性途径。而基因芯片和蛋白质组学等大规模研究是重点。他说,由于针灸作用的广泛性,传统意义上单基因研究,已很难找准针灸作用的分子生物学靶点,而大规模的基因芯片和蛋白质组学研究,使寻找针灸或经脉脏腑相关的特异性相关靶目标成为可能。基因组学之后的蛋白质组学,有可能是真正意义将基因表达与功能相结合的手段。安徽中医学院经脉脏腑相关研究中心开展了用基因芯片技术大规模筛选电针不同经脉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和下丘脑组织差异表达基因,通过聚类分析探讨与心经、肺经、小肠经相关的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为经脉脏腑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百拇医药
    他指出,遗传学中基因操作目前成为重要的研究手段,人为控制某些基因的表达上升或下降,改变了动物的生理特征,也了解了这些基因所发挥的功能。同样,在经脉脏腑相关的研究中,某些基因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CGRP,但传统的研究手段都仅仅局限于刺激经脉以后它的表达情况,而无法观察到当体内缺乏CGRP时刺激的效应等反向研究,而基因操作使这些情况变成可能。

    fMRI作为先进的无创性功能研究手段,目前广泛应用于医药学众多领域。针灸在这方面研究也有过一定的尝试。从经脉脏腑相关的学说来看,针灸作用机制是刺激了外周经脉上相关感受器(神经及神经末梢),这些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进行整合,使神经、免疫、内分泌等诸多系统发生变化,从而调节疾病的过程。因此,中枢神经系统在针灸作用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是何部分,以何种方式起调节作用,则并不是十分清楚,而fMRI提供了有效地研究手段之一。此外,针灸信息化和定量化研究、针灸预适应的研究、针灸与发育生物学结合研究以及利用虚拟人技术研究和针灸与免疫系统的功能研究、细胞凋亡和增殖的研究,同样具有较新的意义。
, http://www.100md.com
    周逸平认为,在研究中,应将针灸治疗学作为经脉脏腑相关研究的重要方向。从针灸学中较重大的成果来看,结合临床研究可能是重要的突破口。针灸方面发表在SCI的文章,90%以上与临床相关,较集中在于疼痛管理、戒断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和胃肠系统疾病的研究。经脉脏腑相关研究在临床上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他强调,临床研究务必遵循随机对照的原则,使临床的结果可信度增加。

    开展针灸的科学化和综合研究离不开多方面、多学科之间的整体合作。在经脉研究过程中,几乎涉及到各个学科和领域的手段,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运用的手段包括力、声、磁等诸多手段。合作可以综合各单位的实验软硬件条件,同时进行课题的深度合作。调查显示,经脉相关研究课题就公开发表的论文上看,同一篇论文采用3种以上方法进行实验论证的,低于5%,而在生物学领域,这个数字高于90%,从而极大限制了研究成果的水平。

    合作还有利于国际化。针灸治疗手段早年就被WHO认同,但在欧美,针灸仍然属于替代医学范围。其重要原因在于西方主流医学对针灸的认知度还十分欠缺。韩济生院士的重要研究成果之所以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同,这与他一直与瑞典科学家Anderson教授合作有重要的关系。因此,通过多单位协作,进行以点攻关、以点带面的研究,才能使针灸走向世界和快速发展。,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