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11285
中医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与方式改革的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31期
     □ 戴慎 章茂森

    南京中医药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向教育战线明确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的改革”,这是党“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方针的体现,为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中医高等教育应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学内容,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运行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课程体系又是教学内容的核心,教学运行方式是组织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得以转化为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手段。建立在传统医学模式上的中医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与方式,是中医战线响应党中央“中西医并重”战略方针的体现,重构一种科学的、多样化的、开放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并与全面素质教育相吻合的中医药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 百拇医药     教学内容设置的原则

    1.更新中医学教育理念。教育改革要取得进展,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南京中医药大学过去50多年的办学历史,凝练出了具有中医药教育特色的仁德、仁术、仁人教育理念。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三仁”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中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有利于中医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拓展。

    2.遵循中医学的形成特点和认知方法。中医药学是根植于中华文化这一沃土并孕育、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是一个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三者相互交融的体系,其母体就是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因此,中医课程体系的整合与设置必须遵循中医自身认识自然、社会、人体、生命以及疾病的特点,遵循中医独特的认知方法。

    3.突显中医学思维方式和学术内核。中医学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其思维方式直接主导中医学理论的形成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中医高等教育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中医学自身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将来牢牢把握中医学的精髓,从事中医学临床工作。课程设置是实施教学的基本要素,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中医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要完整、准确地体现中医药学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和方法,领会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精髓,将中医学辨证论治规律与理、法、方、药相结合,提高临床诊疗技术与能力。
, 百拇医药
    教学内容设置的思路

    1.从以教师为本,以教材为本,转移到以学生为本。要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中医高等教育必须尊重中医药人才的自身培养和成长规律,积极构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卫生需要、卫生服务模式、医学科技的发展变化对中医药人才的要求,强化以中医教育为主体的思想和中医临床能力的培养。

    2.强化素质教育,增加人文和自然科学课程,以衬垫专业基础,开发创新意识。中医学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产生的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和疾病规律的一门传统医学,又是一门历久弥新的学科;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整合课程体系必须充分吸收人文社科内容和自然科学的新概念、新知识和新技能。

    3.厚基础、宽口径,强化临床思辨能力,强化临床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具有厚实的理论基础,宽阔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研究中医学理论问题,跟踪未来疾病谱变化,掌握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潜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力求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相统一。通过新课程的设置,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以高质量、高水平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现代化需要的目的。
, 百拇医药
    教学内容设置的特点

    中医学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影响到中医人才培养的质量,整合中医学课程体系必须从实际出发,放眼未来,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为落脚点,努力形成中医学专业有特色的科学的课程体系。

    1.整合中医、西医课程,克服课程叠加、学时过多、学业过重的矛盾。通过开设综合课程,整合中、西医课程,减少重复叠加的课程内容,减少必修课总学时数,减轻学生负担。增加限选课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自主选择的余地。必修课减少,选修课增加,一方面增加中医学方面的课程,提高中医技能与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增加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类课程,着重提升学生的人文、自然科学素养。

    2.整合中医课程。要摆脱原有生物医学模式下的课程设置,突出中医学科特色,突出辨证思维方法的培养,保持理法方药一致。尽可能科学合理地减少知识点的重复、知识板块的叠加,增加必要的现代研究成果。突出中医理论体系,训练学生中医思维和认知方法,使整合后的中医课程突出中医学术内核,实现中医认知方法,保持中医理法方药统一,强化辨证思维训练。
, 百拇医药
    3.整合西医课程,引进国外综合医学课程设置。改变以往过分强调单个课程的独立性、完整性的概念,开设综合医学课程,在一门课程中融合多门学科知识板块,使学生受到最佳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与培养。综合医学课程模块的设置,降低传统医学课程的分割性,形成一个整体医学知识框架,避免或减少不同学科间相关内容的重复,学生可将前期学习的基础知识应用于临床问题或系统,提高教学目标的水平,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

    4.提高中医学毕业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在必修课的设置中保持整合后课程的知识板块和知识点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相连接,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卫生事业的需要,适应市场对中医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医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建立,成为合格的中医人才。

    教学运行方式的改革

    教学运行方式应突出能力培养,改变以往“三段式”的教学方式,淡化中医专业基础与专业临床的分界,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临床课程与临床实习一体化、科室轮转与名师传承一体化的教学运行方式,使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增强学生临床感性认识与提高临床动手能力。

    通过课程体系的整合与更新以及教学运行方式的改革,使中医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得到优化。知识方面的优化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医学基础、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能力方面的优化包括实验技能、临床技能、预防保健技能、创新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等。素质方面的优化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

    中医高等教育只有按照中医学的认知方法、思维方式、学术特点培养人才,按照中医人才成长规律培养人才,培养出高质量人才,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