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03762
我家中医代代传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27期
     关一行

    虽不能称之为中医世家,但从我的伯祖父始,我家代代相传,每代都有一个中医。

    说起我家的中医,有一个特点就是全没进过医学院校,就连什么培训班之类的也没进过,据说我家的中医是源于一个叫老九公的祖公带教出来的。

    我家住在边远的粤桂山区,到最近的集市也要走10多公里的路,交通非常闭塞。村里认识字的人很少,整个村子只有几个人认识字。能懂医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我家算是一个懂医的了。那时乡里人生了病,若不求神拜佛,便会到我家里求医。叫声某某医生算是一种礼仪,喊多了,喊惯了,自然也就成了医生。

    孩童时期所经历的一切,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伯祖父给幼童治疗脓疮的那一幕。不知为什么,我们乡下很多小孩都长脓疮,而且都好长在显眼的头颈部。若是今天,打打青霉素就会好的。那时候没听说过青霉素,更无今天令人眼花缭乱的抗生素群。伯祖父是这样治疗的:当脓已成而又未破之时,用一簇银针置煤油灯上烧红,那红光让人耀眼,趁小孩不留神的一刹那,闪电般刺入脓疮,随之小孩的尖叫声骤起。这些镜头真把我吓死了,幸好,我没有长过这种疮。针刺过后便用灶顶上的黑烟灰混合一种茶籽油涂于施术后的疮面上,不用服药,大功就此告成。
, http://www.100md.com
    到我上小学的时候,认得了一些字,有时伯祖父不在,我便偷偷地爬上木桌子翻看小书架上的那些医书。书破旧得很,全是手工抄写的线装书。书中还绘有很多人体图像,上面布满经脉、穴位之类。遗憾的是,土改后这些医书不知所踪。

    我的祖母也是“医生”,但她这个“医生”连一个字都不识。我清楚记得,村里或附近村中有孕妇生产,一定会来找她。除了接生,她还有一个绝招———艾灸。不论大人小孩她都能施灸,尤善痧症、哮喘、风寒感冒。儿时我常患哮喘,满身汗出,不能平卧,经常通宵不能眠,祖母便给我艾灸。灸哪些穴位已记不得了,只有头顶上的百会穴至今疤痕犹存,我每天疏头的时候都会触动到它。

    我父亲是个中学教师,30多岁时患肺病,治了很长时间。俗话说,久病成医。久而久之他也会自已开药方,当自已的私人医生了。后来,因我的哮喘病一直延续到读初中一年级还未痊愈,所以父亲不仅给自己开方,还给我治起了病,父亲给我开的中药,服后效果很好。长大后我曾问父亲当年给我开的是什么药。父亲回答说:“小青龙汤”。
, 百拇医药
    以上是我家的三个中医,都是非专业的,算是兼职吧。他们给人治病,我没见过收取医资。只有治好了,那些乡亲在过年过节时为表达感激之情送一些食品之类的,或请去吃上一顿饭。家里的医生当中惟有我是一个取得执业资格的中医师,但还是一个半路出家者,也没上过正规中医院校。

    有言,为人不可不知医,吾谓,为人不可不知中医。懂点中医即使不能为人治病,亦能为自己和家人带来很多方便。中医的简便廉验,我体会非常深刻。1972年冬,我患急性阑尾炎,腹痛吐泻,1小时之间腹泻10多次。平时我采挖了不少中草药,当即我叫妻子取来三味草药,即鬼画符根、酸藤根和了哥王,用水煎服,捡回了一条性命。1984年,我年仅3岁的孩子患胃肠型感冒腹急胀,压迫心肺,呼吸困难,危在旦夕。那时我在云南德宏州南药研究所工作,离芒市有10公里,单位的车出发未归,无法送往医院,就算有车送医院也可能在半途丧命。紧急之中幸好家中有生姜、葱头。我便用白酒加入共炒,用纱布包好沿脐周来回烫擦,待不烫手的时候将药敷于脐上,就这样腹胀消除,呼吸便随之顺畅了。

    现在,我已年过古稀,但身体硬朗,有人问我怎么保养得这样好。答曰:靠的是懂点中医,懂点中医的养生之道。,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