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质疑中医 > 张功耀
编号:12372523
中医为中华民族提供了5000年的健康保障吗?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3日 科学公园
中医为中华民族提供了5000年的健康保障吗?
bianque

     一些主张保守中医的人,依然采用周朝的思维习惯,以为通过对已经病入膏肓的事物诔其功德,就可以拯救或繁荣这一事物,于是,就有了“中医为中华民族提供了5000年的健康保障”的说法。

    这个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众所周知,疾病现象是生命世界所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这就是说,没有哪一种生命形态是不生病的。植物生病之后,自身是如何战胜疾病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许多迹象表明,没有任何动物在生病以后,采取了坐以待毙的态度。人类则更加如此。这意味着,人类征服疾病的历史与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长。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哪一个民族的医学是最古老的。

    人类的早期,以其生存本能征服疾病。医学史家把这种医学叫做“本能医学”。尽管本能医学非常落后,但我们似乎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本能医学是无效的医学”。

    人类毕竟是地球上最高级别的生命形态,它拥有其它动物所不具备的文化创造能力。正是这种生命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创造能力,使得人类征服疾病的方法不断地有所进步,有所创造,而不会像其它动物那样,一直保持着本能状态。人类以其文化创造能力建立的最早的医学,医学史家称之为“原始医学”。
, 百拇医药
    原始医学是由原始思维决定的。研究人类早期思维方式的学者,几乎一致性地指出,原始思维产生于对自然界的畏惧。于是,正如基于恐惧的原始思维造成了迷信一样,基于恐惧的原始思维也造成了巫医。又正如迷信是“有效的”一样,巫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有效的”。不过,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发展起来的关于因果关系的哲学,终于使人们逐步地觉悟起来了。人们发现,以往那些被原始思维判断“有效”的事物之间,许多只存在对应关系,没有因果关系,而对应关系与因果关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关系。

    当哲学发展到这一步的时候,迷信和巫医的欺骗性就充分地暴露出来了。

    与巫医的衰落相伴随,本能医学继续被发扬起来。借用人类的文化智慧,通过对本能医学的概括和整体,人类终于发展出了“经验医学”。经验医学的特点是,通过对自身或动物界征服疾病的方法的观察,进行因果关系的概括和总结,逐步剔除那些没有因果关系或因果关系不明确的医术。由此可见,经验医学从来就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任意医疗经验的简单汇集。像《伤寒论》和《本草纲目》那样良莠不分的医疗经验和医疗猜想的汇集,是不够资格被称为经验医学的。
, 百拇医药
    公元前6世纪开始,希腊智者开始通过哲学猜想来建立关于疾病演化的理论。这就是“哲学医学”。人体生理解剖论、病理解剖论、人类遗传学,以及基于微生物学的病原学说的建立,才使人类医学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古代的本能医学没有得到很好的总结。当经验医学还没有得到充分发育的时候,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征服疾病的一些有益的探索,包括本能医学和经验医学,就被一些莫名其妙的阴阳理论搞乱了,以至于今天还不能自拔。

    有人认为,基于阴阳五行的医学属于哲学医学。其实大谬。熟悉中国哲学史的读者不难发现,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国古代人正常的思维模式中占的份额并不多。我国一些早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学者,几乎不把“阴阳五行”当哲学看待。把“五行”标榜成朴素唯物主义,把“阴阳”标榜成朴素辩证法,在中国哲学史的学术发展史上不过70来年光景,而且一直没有得到真正属于哲学的说明。在我国,至今依然有不少哲学家断然否认“阴阳五行理论”具有哲学价值。
, http://www.100md.com
    但是,自从阴阳五行理论侵害中国古代医术以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朴实无华的医术,从理论到实践都变得混乱不堪了。不清的医学理论之源,经过后人混水摸鱼的不断搅和,变成了更加污秽不清的流。于是,阴阳五行理论成了破坏中国古代本能医学和经验医学的罪魁祸首!

    受阴阳理论侵害的中国古代医术,把本能医学和经验医学包容为一体。如果我们剥去中医基于阴阳五行的理论外壳,剩下的只是些粗陋不堪的本能医学和被扭曲了的经验医学。于是,在阴阳医学的“成功”中,哪些属于本能医学,哪些属于经验医学,哪些属于疾病本身的自愈性,就很难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去廓清了。

    看一种医学究竟对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多大的贡献,治愈率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世人多以《黄帝内经·邪气藏腑病形》上说的“上工十全九”“中工十全七”“下工十全六”作为医生“治愈率”的一个评价标准。其实不然!这个记载仅限于医生诊断疾病的能力,即所谓“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能诊断未必能治病,更何况中医未必真能诊断。因此,这个说法与治愈率概念没有关系。
, 百拇医药
    我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治愈率”概念,可见于《周礼·医师》:“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次之。”历代《周礼》注疏学者,都对这个文献不记“十失五”有共同的看法。郑玄说:“以失四为下者,五则半矣,或不治自愈。”当时流行的谚语也说:“有病不治,恒得中医”。这表明,早在周朝,我国先民们就已经发现,大约有50%的疾病是可以不治自愈的。

    传说中的扁鹊见蔡桓公

    遗憾的是,这个疾病的自愈性概念没有得到概率论的进一步说明。依据“有病不治,恒得中医”可以推算出,“十全”的上医当中大约有50%的“治愈率”来自疾病的自愈性。如果碰巧一个医生一年当中所遇到的疾病,都是自愈性疾病;或进行“治愈率”统计的时候,只统计“有效治疗”,不统计“无效治疗”,甚至刻意掩盖“有害治疗”;则“十全医生”当中所蕴含的个人运气和弄虚作假,就是不言而喻的。

    由于中医既不是纯粹的本能医学,也不是纯粹的经验医学,而是经由茂密而混乱的阴阳五行等“庸医理论”包裹起来的大杂烩,它使得我们客观评价这种医学对于健康保障的正面意义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是,1897年,梁启超先生痛陈庸医害国的时候说过的话很具有启发性。梁启超说:

    “一岁之中,其坐药误国而死者,不知几何人;疾本可治,而不解治人之道,束手听其坐毙者,不知几何人;坐道路不洁,居宅不精,饮食不净,感召疫疠,坐病致死者,不知几何人;坐父母有病,受质尪弱,未及年而死者,不知几何人;胎产不讲,坐孕育而母死,或胎落者,不知几何人;故孳生虽繁,而以每百人中较死亡多寡之率,则远甲于大地。”(梁启超:《医学善会叙》)

    根据这个中国的人口死亡率“远甲于大地”的说法,中医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健康保障,结论就已经十分清楚,用不着做更多的论述了。

    2007年4月3日,星期二, 百拇医药(张功耀)